生态修复
中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反映在四个方
第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
水生态平衡仍在恶化
第二是当前人为污染比较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
第三是外来物种侵入,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丧失,生物资源受破坏的
形势不容乐观
第四是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丧失,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定义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
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
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
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
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
基本含义
生态修复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为主是通过对一个区域或一个
小流域的严格管护,排除人为因素对其干扰及破坏,使区域内的整个
生态系统得到休憩并恢复其生态群落结构及功能的过程。
二、生态修复是一个生态自我恢复、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在生态
修复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群落,是由简单向复杂、由单功能向多
功能、由抗逆性弱冋抗逆性强转变的。
三、生态修复是保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搞好生态修复的保障
基本内容
国外的生态修复研究
目前国外恢复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草地、灌丛、水体等生态系统在采
矿、道路建设、机场建设、放牧、采伐、山地灾害、工业大气及重金属
污染等干扰体系的影响下退化和自然恢复的机制和生态学过程,涉及植
被、土壞、气候、微生物、动物等多方面,多集中在大型矿区、大型建
筑场地、森林采伐迹地、受损湿地等生态恢复方面,研究的焦点领域是
土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恢复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
是工矿区扰动土地的人工生态重建,强调植物群落模式试验实践;
二是森林采伐或火烧迹地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强调采取人工重
建的快速性和短期性,相对忽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与过程的研究
目前生态修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模式
1对物种的修复最初起源于保护生物学
2在生态系统或景观层面上,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的修复最初起源于
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
3对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价值进行修复
主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物种修复
生态系统或景
力能的修复
观层面的修复
图1当前生态修复模式
F Current eco baical restora tion m ode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虽经多年连续防治,取
得了一定成绩但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结果,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且目前仍有210万km2的
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化呈扩展趋势,侵蚀在加
剧危害在加重,形势在呼唤着新的水保生态建设思路的出现。
实施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是水土保持生态建
设思路的重大战略调整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提出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一词是2000年以后在我国出现的并且逐渐被人们广泛认
识。该名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外并没有这样的提法。水土保持生态
修复一词的岀现标志着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理念有了重大突破。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修复的一种类型,但也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即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应符合中国的土壤侵蚀面积广、强度大,经济
落后,人口众多等国情。
据此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如下界定
生态修复教学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