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童年情景》()是舒曼的代表作之一,一共包含13首标题小曲,整套曲子充满了童趣和童真,散发着浪漫主义时期热烈追求美好、理想世界的气息。本文深入探讨作曲家内心情感和音乐思想,从多方面来探讨这部套曲的抒情性,为如何演奏出作曲家的本意奠定基础。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旋律;抒情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73-03
【本文著录格式】《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J].北方音乐,2020,04(08):73-75.
一、作曲家生平与创作背景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1810年6月8日,舒曼出生于德国的萨克逊州的茨维考城。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热爱古典文学作品,也对音乐爱不释手,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就能创作一些简单的钢琴小品。他创立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以一定的构思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正是这种体裁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于1938年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集中体现了舒曼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在谈到《童年情景》时,舒曼曾对克拉拉这样说道:“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每当弹起这部作品,孩提时代的许多情景便在脑海中苏醒”。①这不是一首专门为儿童写的乐曲,而是舒曼根据对克拉拉的童年印象写出的,它是舒曼与克拉拉之间两小无猜的恋情的一个印记,也是他回忆与留恋童年的抒情之作。
二、标题的抒情性
《童年情景》这一标题为听众展示了这个浪漫主义作品的幻想色彩,而且套曲的标题并不仅仅是标示内容,还隐藏了作曲家的感情状态。舒曼认为套曲的标题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加上确当标题的套曲不仅仅能直接表达故事情节,甚至还能让听众有想象的空间。
李斯特曾说:“如果把《童年情景》中这些短小精美的小标题改为如《断章》《嬉游曲》这些俗里俗气的名称的话,那么谁敢断言它会给人以同样的印象呢?这些清新的篇章又会保持多久?”②显然,熟悉浪漫主义音乐是具有作曲家自传性元素的音乐流派的听者,极易从《童年情景》四字中试探去品味舒曼创作此套曲的内心情感。
舒曼并不满足于整个套曲只用一个标题,他给套曲中的每个小曲都添上了小标题。这些小标题能更详细地说明作品内容。《捉迷藏》《骑木马》这些字眼仿佛让听众眼前出现了童年玩耍、生活的情景;《奇异的故事》《火炉旁》《入睡》也会让听众联想到孩子们坐在火炉旁听着妈妈讲的奇异的故事渐渐入睡等。听众通过这些小标题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由舒曼所编织的一个神奇、充满童趣的梦幻世界。
三、旋律线条的抒情性
舒曼的创作源泉大多来自于他的生活和思想,都是在抒发他内心情感。因此,在听舒曼的音乐时,旋律中的抒情意味是极为容易被听众感受得到的。他创作的旋律乐句一般比较短小,多是由4小节或者是8小节组成,还常常运用“特色音调”来表达其作品的抒情性。下面以第一首《异国和异国人们》以及第七首《梦幻曲》为例来看它们的旋律线条抒情性。
(一)异国和异国人民
G大调,4/2拍,三声部。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歌唱性的乐曲。A段(1~8小节)由3个乐句组成,旋律在高声部,旋律不紧不慢,像诗人娓娓道来童年的故事(见谱例1)。右手的旋律线条要非常清晰,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贯流畅;中间声部的三连音,左手弹奏前两个音,尾音由右手弹奏,由于用右手的大拇指弹奏尾音,因此要控制好力度,音量和音色都要和前面两个音保持统一,要弹到声音听起来就像一个手弹的一样,用手腕使左右手连接得更好,要注意手腕要放松不能僵硬,保持三连音的平均连贯,像背景一样衬托着主旋律。低声部的八分音符像交响乐中的低音贝斯,起着丰富和声的作用,演奏时既不能太响也不能太弱,用指尖触键,声音上要比中声部突出一些,与高声部相互呼应;踏板方面,在中声部每组三连音的第一个音后踩后踏板,踏板要换干净,不要太长,起到连接作用即可。
B段(9~14小节)3个乐句。旋律移去了低声部(见谱例2),因此左手应该把旋律弹得深一点,右手双音要弹得柔和点,太吵会喧宾夺主,中声部依旧是三连音。13、14小节是连接再现部,因此应注意渐慢和延长音的音乐意境,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