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早期及近代管理思想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18世纪以前)
民族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实践能够上溯至距今近五千年尧、舜、禹时期。早期管理思想和实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多个方面:
比如:
夏、商、周三代宗法管理思想和谋略
(一)皋陶管理谋略
(二)政治管理中“牧民”谋略
(三)“驯臣”谋略
春秋战国时期异彩纷呈管理谋略
(一)道家“无为而治”管理谋略
(二)法家管理谋略
(三)兵战家管理谋略
(四)孔孟之道及其管理思想
儒家“道统”思想及其“德治”管理智慧
(一)以人为本“性本善”管理模式
(二)管理道德性
(三)人才管理理论体系
(四)“和为贵”管理标准
(五)“刚柔相济”、“宽严结合”领导标准
(六)“富民”、“安民”人本管理目标
定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思想
结绳记事和管理数理方法
明末“实学思潮”和明清时代“定量”管理
有代表性管理实践活动
(1)“商鞅变法”中管理方法。
(2)“文景之治”。
(3)万里长城工程建设中表现管理特点。
(4)北宋丁谓“一举三得” 重建皇宫方案。
孔子管理思想
(1)“为政以德” 治国思想。
(2)举贤才用人之道。
(3)和和中庸管理哲学。
(4)以信为本生存法则。
商鞅管理思想
(1)“教民耕战”基础国策。
(2)依法治国治国策略。
(3)论功封爵吏治准则。
(4)综合治理管理手段。
孙子管理思想
(1)优化标准。
(2)激励标准。
(3)时效标准。
(4)随机标准。
(5)信息标准。
(6)组织标准。
信是指老实而不欺骗。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孔子说:“君子信以后劳其民”,《管子》尤其强调要“不行不可复”,管理者只有以自己诚信才能换来群众中威信,这就是“以信换信
”。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中国名言说明在中国古代治国、治军、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全部必需统筹计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彼殆。”
法治指一切实务全部应该依法办事, 比如,韩非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她还主张法应有公平性和平等性,即“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不能“游意于法之外”,管理者必需要处罚分明、革新政风、必需要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外国古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18世纪以前)
外国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关键表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之中。
——金字塔(公元前5 0左右)
——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2 0左右)
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左右公布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圣经》中记载了希伯来人进行管理很多小说。
——威尼斯兵工厂
——马基埃维利
尼克罗·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最著名有《君主论》(又译为《霸术》)、《罗马史论》、《佛罗伦萨史》等,她在这些著作中叙述和管理相关标准能够概括为以下几点:
1.要有群众支持
2.要有内聚力
3.要有领导方法
4.要生存下去
尼古拉·马基埃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她在
16世纪所著《王子》一书中,对统治者怎样成功地管理一个国家,提出了以下四项标准。这些标准也适适用于其它组织管理。
(1)领导者必需要得到群众拥护
(2)领导者必需含有维护组织内部内聚力
(3)领导者必需含有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
(4)领导者必需含有坚强生存意志力
三、管理思想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产业革命前后到19世纪,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中一个关键时期。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初步形成和产业革命顺利进行,对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阿克莱特科学管理实践
·斯密
《国富论》 -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建立者,她对管理理论贡献之一是她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尤其强调分工带来经济利益。 劳动分工- 将工作分解为狭窄、反复性任务。
·李嘉图
·欧文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她提出了“人是环境产物”这一著名管理思想,强调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原因,工厂经过采取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提升工人工资、改
早期及近代管理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