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代宦门女子的家庭教育作者简介:游君彦( 1987- ) ,女,四川达州人, 2011 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宋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K24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02-2139 ( 2013 ) -10--02 唐宋变革论早在上个世纪就已提出, 并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公认。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宋代科举制度在进一步发展完善, 使得宋代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一般所指的教育都为男性所主导, 女性往往被排斥在公共教育的门槛之外。事实上, 宋代女性的教育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呈现出一片晦暗凄凉的景象, 其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教育方式形式多样, 教育成就光辉灿烂, 并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女词人。其中就女子的教育成就来看, 宦门女子教育最为突出了。就教育方式而言, 受传统封建枷锁的影响, 女子接受教育方式以家庭教育为主。故本文就试图从宦门女子的家庭教育这一视角出发, 探析宋代宦门女子家庭教育概况及其影响,作为唐宋变革论在教育领域的一大佐证。一、宦门女子家庭教育的方式。 1 、家传之学宋代宦门女子多半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兄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拥有较好的道德修养, 他们往往很重视女子的文化修养,从小就受益于父母兄长的督课教育。如北宋名人沈括,母亲许氏,苏州吴县人,自幼“读书知大意,其兄所为文,辄能成诵”。[1]611 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后官至龙图阁学士的王十朋,在其小女儿过生日时赋诗赞叹道: “林中萱四荚, 吾女此时生。……提携仰慈母,教诲赖诸兄。”[2]452 这就充分说明了宦门女子家庭教育的来源主要是父母、兄弟的教导。在家传之学中, 又以母亲的教导影响最大。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母亲的言行举止, 道德修养, 对女儿的影响极大, 故母亲往往是小女孩的最初的榜样人物。被誉为“全才”的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母亲是状元王? 之长女, 善长为文, 父亲为礼部侍郎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及第,也“善论文章”,著有礼记精义数十万言。父母皆是饱学之士,李清照后来的才华文采,与少女时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2 、夫妇研学,教学相长。除家传之学外, 宋代宦门女子也有一部分是与丈夫志同道合共同研究学问的, 在长期的相互学习研究中,使得女性个人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李清照了, 她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生动的描述了夫妻二人共同收集, 整理, 研究探讨金石书画以及以茶斗学,以学为乐的情况。原文如下: 赵、李宦族……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每获一书, 即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离疵病,夜尽一烛为率。除了李清照夫妇, 宋代宦门女子的家庭教育中夫妇相互研学, 教学相长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胡宗? 妻子莫氏,不但通经学,晓音律,并且作诗文如慧男子。莫氏三十岁与胡宗? 结婚, 夫妇志同道合, 相敬如宾,“以诗书朝夕相摩”。[3]59 史炎玉、张子履夫妇。子履赏其妻之才华, 闲暇时节, 夫妇以诗词酬唱为乐, 日积月累, 竟然攒积了一小箱子, 炎玉将其整理编成《和鸣集》。[3]42 在夫妻的琴瑟相和、相濡以墨中,女子的文化修养水平也在进一步提高。 3 、名人传授还有一部分宦门女子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请的一些社会名流来教导的。如浙江钱塘江女子韩玉真,自幼聪明伶俐,六岁时曾经跟随魏夫
略论宋代宦门女子的家庭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