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景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评价 /反思过程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的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
第一是群体差异 ,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 ,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3·学习与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评价 /反思过程
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一)教学 :是科学,还是艺术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对于这一问题 ,教育界争论已久 ,一
些教育家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极端立场。教学艺术论者坚信 ,好的
教师需要天赋、灵感和创造性 ,是根据直觉而行动 ,因此是天生
的而不是造就成的。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1)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些心里规律进行探索,为心里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育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
(1)提供学与教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初创时期 (20世纪 20年代以前 )
发展时期 (20世纪 20年代到 50年代末 )
成熟时期 20世纪 60年代到 70年代末 )
(四)拓展深化时期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
(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的研究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它注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
实物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的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它们的行为。
(二)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教育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方法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勒温提出,现已广泛运用教育领域。
情境性2合作性 3参与性 4自我评价
行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环节 :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
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科学研究中的严
格意义上的选题 ,但对改进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问题。 2与有关
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 ,形成初步的意向。 3查阅相关文献 ,从同
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 ,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
等。 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5选择研究程序 6选择评价方法 ,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
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 ,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
和教学日记等。 7实施 ,这包括展开教学、收集资料、监视评价、
反馈改进、资料的分类分析等。在这一阶段 ,实时地根据教学反
馈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
的评价。行动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很多是定性的资料 ,在分析时
需要进行归类和编码 ,将定性资料量化。
(四)设计型研究
设计型研究指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查和改进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出的教育设计。
二、研究的步骤
1、科研选题
2、形成研究问题
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1)、确定变量 (2)、选定测量技术
4、提出假设和选定研究方法
(1)提出假设 (2)、选择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有效性
从八个方面评价一个实验研究
在研究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等。
除自变量外是否所有的变量都受到了控制。
各组的测量是否一致。
研究的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而不是对情境的好奇。
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
教育心理学总结(1-4)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