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素质的疾病。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91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字承诺2000年中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碘缺乏造成人类智力损害这一问题认识的加深,使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为了宣传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介绍碘缺乏病防治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我们从碘缺乏病的病因、危害、防治措施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重要性,回答了防治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是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中小学生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较好的素材。我们相信,通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传播,将会对我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什么是碘和碘缺乏?什么是碘缺乏病?
1.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的致病原因。
2.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及先天性畸形等。
自然界中的碘
碘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海水中含量比较高而且很稳定,大约一升海水中含碘50~60微克,在岩石、土壤、内陆江河及动植物中含量都很少,而且很不均匀。动物体内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植物吸收土壤中溶于水的碘。
自然界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碘的化合物又都溶于水,所以在自然界碘是随水而循环的。
环境缺碘
1 / 5
“环境缺碘″是指人生存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含碘不足,导致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动物缺碘,最终殃及人体缺碘。环境一旦缺碘,要想改善是非常困难的,据科学家估计,冰川冲刷地区要靠降水自然补充土壤中的碘到原有水平大约需要1~2万年之久,也就是说,人类是无力在短期内改变环境缺碘的。因此只有人为的长期补碘,才能保证我们机体的需要,这种补充不是在一两年内所能解决的,生活在缺碘地区,补碘将伴随我们终生。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在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但它却是维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它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碘要变成对身体有用的甲状腺激素,是需要在甲状腺内完成的,甲状腺位于颈前部气管两侧,它的总重量约为15~25克,正常状态下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有浓集碘的功能,它将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分泌并通过血液到机体各器官组织中维持生命活动。当体内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时,脑垂体就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来促使甲状腺加强工作,合成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以满足身体需要,同时刺激甲状腺生长、增生肿大,甲状腺体积增大是甲状腺对碘缺乏的一种适应机制,是甲状腺为着合成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以维持人体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一种代偿反应。甲状腺肿大是是碘缺乏的重要指征之一。根据一定人群甲状腺肿出现率,可对碘缺乏病和干预效果做出评估。碘和脑发育
大脑的发育和生长必须要有甲状腺激素。碘或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