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林黛玉的生命意识探微女性主义视角下林黛玉的生命意识探微摘要:所谓生命意识即主体对生命的认识与体悟,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死亡意识以及生命价值, 时间因其为生命的重要参照体系而演化成生命意识的源头。作为《红楼梦》中最具诗意且悲剧气息浓厚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的短暂一生表现出了新奇而独特的生命意识:热爱生命、追求生命自由和人格独立, 重情任性、以爱情为生命的最高价值和最终归宿。从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反观来看,她的独立自省、主体觉醒意识对她独特生命意识的构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成她诗意人生和悲剧氛围的自然绾合。同时在以男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掀起了女性主体觉醒的微波细澜。关键词:女性主义林黛玉生命意识独特新奇以男权为核心的清中叶, 虽然人的主体意识相对而言有了进一步觉醒,但女性仍旧处于被压迫奴役的境地,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曹雪芹和续书作者在《红楼梦》里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青年女性形象。对于林黛玉, 作者更是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来写就、刻画她的诗意人生和悲剧气息, 其中也隐隐透露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林黛玉是一个浑身都散发着古典悲剧气息美的女性, 她热爱生命、追求生命自由和人格独立, 重情任性、以爱情为生命的最高价值和最终归宿,情存人在,情殁魂殒。通过黛玉的生命历程的描写和铺展, 可以看出她有着同时代女性所鲜有的女性主体觉醒意识和与男权社会坚决对立、抗衡的勇气, 她醇厚的诗意人生与浓郁的悲剧气息也因她独特的生命意识而趋于完美。一、女性主义与林黛玉自母系社会湮灭, 父权社会的兴起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父权制”却在 19 世纪“女性主义”( Feminist )出现之后才获得了明确指称。“女性主义”原指妇女解放运动,即“一场力图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从而达到改变社会关系,使男女都能全面发展的斗争”,并在 20 世纪后半叶的发展中超越自我成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在文学领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常常以女性为中心, 以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及女性阅读为关注对象, 力图颠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 以建构女性特有的写作方式、话语模式以及文学经验。从大的方面讲, 女性主义亦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女性主义首先指以消除性别歧视、结束妇女被奴役压迫为目标的妇女解放运动, 以及由此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革命; 狭义的女性主义则是以性别差异为视角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即作为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文学批评,通过对具体文学文本的研究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作为一种学术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关注的是性别差异, 并且认为男权社会中性别的构建并非天生的有生物学所决定的, 而是后天的相对男性主体而言的客体存在, 充当着男性中心社会赋予的规定性角色, 女性常处于依从、被动、流浪、封闭、孤独的境地, 被建构为贞节、物质性或精神性和非智力性等固定形象模式。于是当女性主义进驻到学术领域, 首要任务就是颠覆各个学科中的“父权制”结构, 体现女性独立, 实现女性价值。即女性解放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掘女性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最大的潜质和能量,并以此服务于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 和对生命价值的享受以及对生命自由的驾驭, 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一种对人的尊严的要求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具
女性主义视角下林黛玉的生命意识探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