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增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 公共图书馆是开展教育、传播文化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我国文化部 1997 年推出“全国知识工程实施方案”,其总体目标之一是“形成全社会爱书、读书、利用图书馆的良好风尚,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 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 对建设学习型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一、阅读推广的涵义阅读推广又称阅读促进,是现代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 从开展形式上看, 是指“以故事会、推荐书目、作家讲座、读书俱乐部、书展、书签等形式向社会成员宣传图书、促进阅读的活动”。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体现自身的职业使命和社会价值, 包括“培养和推动社会的读书氛围, 形成爱书、读书的社区文化”、保障信息公平、消除信息鸿沟、推动终身学习,从而为自身发展赢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 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发展社会阅读, 而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推广工作要从全社会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做起, 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推广是本地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以均等共享普惠的免费服务来凸显基本公共文化产品的非营利性, 彰显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担当, 它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 在图书馆内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精神的放松, 人格的平等, 这是每个人理想的精神家园。二、社会阅读的现状 阅读能力低据中国出版科学研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 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20 本,日本的 40 本,以色列的 64 本。另一个让人忧虑的倾向是功利性和实用性读书,据统计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的书占了很大比重。截止 2010 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2884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 83 万个服务点, 覆盖全国 90% 的行政村, 农家书屋建成 40 万家, 覆盖全国 50% 的行政村。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覆盖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201 0 年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2009 年中国公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 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 分钟, 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 分钟, 年人均阅读量远低于法国, 以色列, 日本和韩国, 我国公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数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呈现出阅读危机。一方面是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健全,另一方面是阅读能力的低下。我国公民的阅读能力、阅读数量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呈现出阅读危机。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浮躁的社会心态; 工作压力大、工作太忙, 没有时间读书; 阅读能力低下, 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价格昂贵使很多人买不起书等等。这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阅读问题,在农村情况更严重,中国广大乡村地区还处于图书匮乏的文化贫弱期, 据统计, 中国中心大城市每年淘汰约 2000 万册儿童图书, 而中国贫困地区的 20 万所乡村学校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