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 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 化 特 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TC、891kPa下即可液化, 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 乙瞇。,熔点-77. 7°C,沸点-33. 5°C,气体密度0. 7708g/L,相 对蒸气密度(空气=1 )0. 59,相对密度(水=1) (-33© ,, 临界温度132. 5°C,饱和蒸气压1013kPa (26°C),爆炸极限15%-30. 2% (体积 比),自燃温度630°C,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鞍盐和氮肥。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 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20; 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 度)(mg/m3): 30。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 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 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 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 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 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 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 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 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 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 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
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 引起火花。
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 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一"共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 30°Co
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