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国际法角度看南海主权争端》的文献综述众所周知, 整个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 向为中国领土。这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史料、文件、地图和文物可作证明, 而且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广泛国际舆论所承认。但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南海地区资源的勘探, 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凯觑这一地区,并开始陆续蚕食其中的一些岛礁。而 1982 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是刺激了周边国家对于南海的分割与占领。他们对《海洋法公约》进行断章取义, 只从其中找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条款来解释占领行为, 使得南海问题的解决更加步履维艰。除了牵涉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五国六方外, 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势力也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亚太战略需要出发, 插手南沙争端, 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复杂和涉及国家最多的争端之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后,南海形势有所缓和。但是, 南沙争端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我国南海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权益被侵蚀的局面依然如故, 南海权益之争和冲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2009 年2月, 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 将中国的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领土。随后,马来西亚总理登上我国的弹丸礁“宣示主权”,南海的形势骤然紧张。因此,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下,研究南海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在对南海争端的研究上, 国内学者从历史地理、解决前景及外部影响因素、国际法角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学术专著和论文,证明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笔者将相关研究作以下综述。 1. 关于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韩振华的著作《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较具代表性, 他将“时代研究法”和“问题研究法”结合起来,对南海史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该书研究了以下主要问题:我国历史上南海海域及其界限、近代以前南海诸岛作为中载、宋代的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南沙群岛自宋代归属中国的历史考证、宋元时期有关南沙群岛的史地研究等。阐述了“中国最早发现, 命名南沙群岛、中国最早开发, 经营南沙群岛、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与国际法上“先占原则”的符合, 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提供了丰富而又确凿的历史佐证。相同的研究还有李国强等编辑的《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吴士存等人编辑的《南海资料索引》、刘南威的著作《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等。以韩振华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在史料搜集、实地调查、史实考证等方面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南海研究的空白。而对南海问题历史研究还有另一个重要领域,即对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国对南海的开发、管辖以及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情况的论述, 吕一燃在《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中指出,“早在清末 1909 年時, 广州水师提督李准一在巡视西沙群岛时, 曾插下黄龙国旗,重申该地属中国领土。 1932 年,「民国」驻法公使亦曾提到「最先有效占领」, 根据国际法和习惯法, 拥有远离大陆的一个岛屿的主要条件是最先的有效占领, 换言之, 国民最先在那里定居, 从而使其国拥有该领土。”、相关文献还有吴士存的《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郑德全、刘金源的《 1946 年中国军队进驻南沙群岛始末》、邢增杰的《略述民国政府对西沙的开发》、耿立强的《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南海诸岛
关于《从国际法角度看南海主权争端》的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