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谢占强
2009年3月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大报告)
总的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非是为了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根本的背景。
背景之一: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机遇
中央在十六大的时候提出一个概念: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后来总书记在中央的全会上多次强调,这是一个可以紧紧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至少到2020年。
一是有二十多年和平时期。十七、十八世纪以来,在每一个世纪头二十年基本上都是打仗。
二是经济全球化正在使国际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
(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配套设施)
三是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四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大大提高,中国模式的世界影响正在显现 。
……等等
背景之二: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1、如何满足老百姓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现阶段的中国老百姓需要:一是安全需要(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生活安全、财富安全、工作安全)
必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平衡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归属需要(农民工问题: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权,我是个外人)
通过民主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公众质疑越来越多;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民政治的有序参与 ;网络参与)
审美需要越来越突出。(分化、细化、年轻化)
全方位回应人民的新期待,我认为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民意背景。
我的比重
(矿产资源按探明储量测算)
、市场、生态环境三重约束?
重要矿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资源能源由自给自足——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急升的中国原料需求
能源供应保障风险:约80%的石油进口量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且石油进口大量要靠外籍油轮运输,因此,中国石油进口的高风险因素很多(马六甲困局)。对中国而言,构建一条有效的新能源通道关系到自身的战略安全。早在2003 年,中国领导层已提出石油安全的概念,一旦该通道受制于人,中国的能源安全无从保障。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