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experiment1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巩固油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染色方法。常用于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染色部分带正电荷, 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由于细菌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使其着色。?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 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革兰氏染色法是 1884 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创立的。作为细菌学上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 G -)两大类。? G -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 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 +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三、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金黄色葡萄球菌( us aureus ) ?2、染色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兰染液、结晶紫、碘液、 95% 乙醇、番红、二甲苯、香柏油?3、器材:显微镜、洗瓶、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废液缸四、实验方法 1、简单染色: ?(1)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2)晾干:自然晾干。?(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 2-3 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涂片加美兰染色 1-2min 。?(5)水洗:水洗背冲涂片?(6)干燥:自然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油观察细菌的形态。 2、革兰氏染色?(1)制片:制片方法与简单染色相同。?(2)初染:加适量(以刚好覆盖菌膜为宜)的结晶紫

experiment1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8632182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