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大观园》综合性学习计划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提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借助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契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得到综合发展的同时,充分凸现个性,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活动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
【活动主题】
传统文化大观园
【活动目的】
1.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及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以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利用资料,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在展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以评价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活动后,初步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实物、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本单元的重点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展开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课堂上阅读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课外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第《孔子拜师》一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大思想家、教育家呢?(学生自由发言)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
(二)确定专题
1.《孔子拜师》课后“综合性学习”这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相应内容。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他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二)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小组专题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研究课题
组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究时间
获取资料的途径
【阶段设计意图:教师应该结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提示学习方式的自由性,可以上网,可以采访,可以调查,可以看书,可以询问等等。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有效果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课内外结合)
各小组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注意发现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及时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有什么疑问,随时请教。(这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引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询问活动情况,或督察落
传统文化大观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