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海陵岛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文本
阳江市海陵岛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文本
目录
1第1章总则
3第2章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6第3章规模与三区控制
7第4章用地布局规划
8第1节综合交通规划
9第2节住房与居住用地布局
10第3节生产用地布局
10第4节公共设施规划
11第5节绿地与景观规划
12第6节规划用地平衡
13第7节老镇区完善与改造
14第5章市政规划
14第1节给水规划
14第2节排水规划
14第3节电力规划
15第4节电信邮政规划
15第5节燃气规划
15第6节环卫规划
16第7节防灾规划
18第6章近期建设
19第7章实施措施
20附则
第1章总则
规划目的
为适应海陵岛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海陵岛各项建设活动,促进海陵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阳江市海陵岛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年)》(下称“本规划”)。
规划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文件)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阳江市城镇体系规划》
《阳江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2010)
《海陵岛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
《海陵岛近期规划》(2004-2010)
海陵岛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海陵岛各相关专业规划等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新的发展契机,切实保护和利用海陵岛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逐步将海陵岛建设成为国际级滨海旅游胜地。
(2)坚持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的观念。加强海陵岛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关系,加强岛内各镇、村的协调发展,实现海陵岛快速发展的目标。加强与岛外的联系,提升海陵岛的地位和作用。
(3)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发掘疍家文化的内涵,研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相协调的问题。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海陵岛性质,合理确定海陵岛的规模,调整产业与空间布局结构,构筑海陵岛的经济发展和空间环境特色。
规划地理范围
本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海陵岛主岛和外围列岛,面积1123>.15平方公里,包括:。
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设定为:
规划近期为2007-2010年;
规划远期为2011-2020年;
规划远景为2030年。
关于强制性内容
文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关于实施
本规划自阳江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政府组织实施。
第2章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性质
国际知名的旅游生态海岛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示区;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华南地区商务会议休闲胜地。
职能
1、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海洋渔业基地等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域性职能。
2、城市副中心的职能,提供商贸、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中心服务。
3、山地林业和特色农业等一般职能。
发展目标
1、发展总目标为
建设和打造以十里银滩新区为中心的岛南沿海旅游带,继续发展闸坡镇渔港渔业、海陵镇生态农业,实现海陵岛国际滨海旅游生态名岛的终极发展。
2、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随着海陵岛各旅游资源项目建设的启动,“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投入使用,以及周边服务配套设施同步建设的跟进,开发区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引导,采用多种引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在量与质上共同促进海陵岛近期的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海陵岛特色的
“山-海-泉-湾-馆”的多样化多主题旅游景区的结合。同时保证达港生产培训组团开发,加强市域协作和岛城合作,促进各主体的共同发展,构建海陵岛的基本构架,奠定海陵岛实现国际滨海旅游生态名岛的基础。
第二阶段:到2011年到2020年,进一步加强海陵岛开发试验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和城镇设施建设引导,完善海陵岛各镇区各组团的居住生活环境,更好的满足各旅游景区游客的游玩需求。到2020年,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实现海陵岛国际滨海旅游生态名岛的终极目标。
区域
阳江市海陵岛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