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对这节课我有这样的一些感受:

课前先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因为圆的周长,圆周率及其计算公式是概念性,结论性知识,学生容易自学掌握。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课上再集体交流,学生能自己说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说明他们实际对这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前为了使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归律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及如何求出远的周长,教师从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过渡到什么是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周长?这时学生可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求圆的周长就是求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3. 运用多媒体
在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演示“绳绕法”、“滚动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揭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使得观察操作中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知识可以利用课件清楚、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易于接受。
,层次清楚。
通过预习、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题能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同时也联系实际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
“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
,掌握新知。
学生通过独立动手操作,计算、思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表中的数据,发现圆的大小不一,可是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及时地予以鼓励、表扬。使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同时向学生介绍祖冲之早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计算到小数点后面6位小数,人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这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对这节课我还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在讲圆的周长跟直径之间的关系时,我想如果教师在前面讲测量圆的周长时适当渗透一下当时的圆的直径是多少,周长时多少,到这里学生就可以通过上面的数据大概得出结论。当然最好应该放在让学生填表求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时让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学生那时会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这一关系。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预习中探索,在交流中理解,在操作中验证,在质疑中提高,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听了老师《圆的周长》这一节课后感悟颇深,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闪光点:
1、注重体验。教师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使学生经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倍数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对圆周率的得出有了实践性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