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脑血管病是一组因脑血管病变引发的疾病,具有高发病 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 位死亡原因和成人致残原因,给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对脑血管病采 取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早期预防再 发和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病风险,改善患 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本方案所称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自发性脑内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静脉 系统血栓形成。本方案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的脑 血管病患者。
一、我国脑血管病的现状
(一) 患病率。现有流行病学统计, 2012年我国居民
脑血管病患病率约为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脑血 管病患者约1125万。
(二) 发病率。不完全统计,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约为
202/10万人,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 270万人。
(三) 死亡率。不完全统计, 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死
- 万人,致残率约为
整寿命年/10万人(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
二、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 目标。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患者合理
就医和规范诊疗,加强院前急救转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期康复、早期预防再发和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分级诊疗, 发挥中医药在脑血管病防治及康复方面的作用,降低脑血管 病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二) 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如下图)。
冷
:x I懵耿
■威律V乩蠡甲屮G音谊L蛙雅尬氏战I
「y疇打坯■才荷”■畀
<* u准-f +曲 也*,喝II师即Q
I ** j
L AsMttWOa■廟備赛 r(i)Mtffsiwft
<21番If專矍鼻践騙
h ■晴 aumMl»9ff9« ;(}
:J,K■护晝;iF悄當
1> tz
t. nte
(三) 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 诊疗服务。收治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下级医疗机构转诊 患者,为患者提供相应诊疗服务,开展疾病早期康复,制定 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案。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脑血管病恢 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提供规范 的二级预防,早期检查诊断,实施一般性诊断和治疗性干预,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基本监护,早期和持续康复治疗等。对 超出自身诊疗服务能力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慢性病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能力水平, 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期患者 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众教 育,普及脑血管病症状识别、正确呼救急救系统、知晓脑血 管病危险因素等知识;开展脑血管病患者筛查和管理,高危 人群管理;开展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包括血压、血糖、血脂 等监测,药物依从性、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康复医 院主要开展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治疗。护理院为脑血管病患 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 双向转诊标准。
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或在社区管理的脑血管病患者,突发以
下疑似脑血管病急性症状,应当及时转诊: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伴有或不伴有面部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模糊或丧失;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全面认知障碍,比如记忆力下降或丧失 ;
其他突然加重的情况。
(2) 社区管理的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应当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
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
患者服用相关二级预防药物后仍出现血压、血糖、血 脂等危险因素且难以控制,临床处理有困难;
患者服用相关二级预防药物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 处理的不良反应。
(3) 脑血管病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可以转诊:
患者有中医药治疗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 者;
经中医药治疗 24小时后症状、体征未改善或症状加
重者
2•下转至慢性病医疗机构的标准。
复。
者,
者。
(1) 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诊断明确,治疗 方案确定,病情稳定,不伴有需要继续治疗的并发症或合并 症,需要进行长期二级预防管理。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存在 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行社区或居家持续康
(2) 下转至康复医院、护理院。病情稳定的恢复期患 存在较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持续住院康复、护理的患
(
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