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龙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史全斌戴永洲封龙书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二十公里封龙山南麓, 元氏县南佐镇窑上村西北龙首峰下。东经 度,北纬 度,海拔高度 300 米,元氏县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书院史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 封龙书院并没有显赫的地位, 更没有在几大书院之列。但它在中国书院史上的贡献却是显赫的,这足以使封龙书院在中之地。因此,不得不对这个地处北方,名不见经传的书院刮目相看。一、中载, 中国书院之名最早始于唐开元六年( 公元 718 年) 的丽正书院, 功能是朝廷的顾问团。最早以收徒授课为目的的第一所书院是唐大顺年间(公元 890 — 891 年) 的义门书院。《今晚报》曾有文章,提出真正讲学的书院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公元 100 9 年) 的应天府书院, 而始于五代的庐山白鹿洞, 只有收徒教学之实, 而无书院之名, 至咸平五年(公元 1002 年)才名曰白鹿洞书院。据《元氏县志. 明崇祯版》中记载:“封龙书院在封龙山之阳,汉李躬授业之所。唐郭震、宋李昉、张蟠叟,元李冶皆尝讲学于此,四方负笈来学者如坐春风中。”《元氏县志. 清乾隆年版》中载:“唐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少游学于封龙山。今封龙山有东、中、西三书院, 其遗址存焉。宋李昉、饶阳( 今河北饶阳)人, 举进士, 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以司空(宰相)致仕。卒,谥‘文正’。……幼游学于封龙书院。”据《大清一统志》载:“封龙书院,唐郭震、宋李昉、张蟠叟、元李冶、安熙,皆尝讲学于此。”又载:“龙首峰下有中溪书院,宋李昉授业之所。”《辞海》中载:“郭震( 公元 656 — 713 年) 字元振, 唐咸亨年间进士( 670 — 674 ), 初唐大臣之一,武则天执政时,曾官至宰相。”李昉( 925 — 996 )北宋文学家。五代时进士,后为宋代宰相。编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三部书。根据上述史料, 唐郭震、宋李昉在封龙书院的出现, 奠定了封龙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领先地位。因为郭震的卒年( 713 ) 早于丽正书院所处的开元六年( 718 ), 更早于义门书院( 890 — 891 ) 78 年之久。李昉的谢世早于定名白鹿洞书院( 1002 ) 的时间六年, 早于应天府书院( 1009 ) 十三年。而且唐郭震、宋李昉在封龙书院的读书以及开坛讲学时间均为他们的幼年和青年时代。更早于上述诸书院。据石家庄市文史专家梁勇在《封龙山历史年表》中考证记述,李昉游学于封龙书院的时间在五代后唐清泰年末( 936 )。后周年间( 951 — 960 ), 李昉曾一度辞官重返故里, 在封龙书院收徒讲学。抛开李昉游学于封龙书院时间不说,单从李昉重返封龙书院讲学时间算,也比咸平五年( 1002 ) 的白鹿洞书院早四十余年, 比应天府书院早五十年之久。唐郭震游学封龙书院之后考取进士的咸亨年间( 670 — 674 ) 比丽正书院的创办( 718 ) 早四十余年, 比义门书院( 890 )早 216 年之久。封龙书院创建于何时?至今未找到文献记载,但从郭震和李昉先后游学于封龙书院这一史实来看, 此书院的创办应当远早于两人游学时间, 即起码早于唐代的咸享年间。又因为两人的原籍均是距封龙山数百华里的大名和饶阳。在当时, 交通条件
封龙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和贡献.docx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