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思想.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
一、甘、美、善——饮食美思想的萌芽

《说文》释云:“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
段注:“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从羊。”“羊大则肥美。”
为什么用羊”来作为“美”字的象形和会意 ?
一对羊角,
释为“羊”。
其一,羊是供应人们日常食用最主要的肉源。
其二,大概由于羊为任何人所需,和它的能行走(免得持者负重)、可产乳、繁殖、增肥(作为物币不磨损)
其三,在祭祀和会盟中,羊又被用作牺牲。
其四,羊既是祀鬼神的“圣物”,那么在人事中,馈人以羊便视为重礼。
二、五味调和——和谐美的探求
第一,从“和”的思想来源上看
思想上是“百家争鸣”
调味理论自然地融进了诸子思想的成分,是“百家”归儒的趋同。儒家思想则有更大的包容性。它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不违悖以“仁政”为标榜的“王道”,它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则兼容了“法”的刑罚和“道”的“无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第二,从“和’的内容上看
致“和”之法,“水最为始”,“火之为纪”,“水火”不“齐”则为“失饪”,“失饪”则“不食”。
甘、酸、苦、辛、咸“五味”又必须衡先后多少之物性变化,用“其性”且又不失“其理”,才’能“灭腥去臊除膻,达于“和”之大道也。
第三,从“和”的效果上看
“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
第四,从“和”的思想之辩证关系与深刻性上看
烹调过程中各种物料之间的对比关系,参加变化的先后顺序及适当时机,各种细致复杂的味性变化,都缘自各种物料的自然属性。
三、五世长者知饮食—高层次的审美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首先,知味” 是一个实践过程
其次,“知味”作为一种理性的升华和感知的超越,它又不是一般意义的实践(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相互作用)

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1.38 MB
  • 时间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