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五四爱国运动基础知识: “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五四精神。重点难点: 1. 重点分析: 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两个基本相同点: 一是社会性质相同, 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革命任务相同, 都是反帝反封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有两个基本区别: 一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起领导作用; 二是革命发展前途不同, 资产阶级革命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同时由于领导阶级不同, 也就决定了指导思想和依赖力量的不同。上述两个大的不同点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产生显著变化的。从领导阶级看, 从五四运动开始,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从革命指导思想看, 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可见, 五四运动构成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鲜明分水岭。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 2. 难点分析: 为何把巴黎和会作为五四运动的背景是本课的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会议”,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 27 国。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和会。中等的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要求。会议为英、法、美三国操纵,经过激烈的争吵, 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国际盟约》, 还秘密拟定了武装干涉苏俄、瓜分苏俄领土的计划。会议还无理地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在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能力培养: 1 .通过对“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的分析,从中总结出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为了将中国边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2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口号的分析,得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能够从中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思想认识: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精神的分析和认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 之所以会发生五四运动, 是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的。而五四运动的本身则反映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入新课: 教师: (大屏幕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运动的浮雕)请同学们欣赏这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图片, 同学们能猜到这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学生:反映五四运动的历史图片。教师: 是的, 这是反映五四运动的历史图片, 我们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把五月四日这天定为青年节。那么,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五四时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运动?今天,我们就来进入“五四”这段历史。讲授新课: 教师: 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内容,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之前的国际国内背景。学生:阅读教材。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中国, 1915 年,日本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屏幕展示“二十一条”内容) 同学们看“二十一条”内容, 思考, 这样的条约中国能够接受吗? 学生:不能! 教师: 但是, 袁世凯为了争取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支持, 除了个别条款未接受外, 几乎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5.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