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质灾害案例.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质工程灾害案例
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
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崩塌体高度约80m,体积约60万m3 。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带领技术人员于5月10日先后到达现场。经实地初步调查与听取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与现场抢险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对本次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与抢险工作形成了初步建议。
1、崩塌原因初步分析
据现场调查,崩塌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3)黄土状粉土,厚度35m左右,结构松散,遇水具湿陷性;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厚度45m左右。
黄土体柱状节理发育,易于降水渗流冲蚀,长期的溶蚀作用发育多处落水洞,直径达数米,破坏了黄土山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类土体一旦受到扰动或产生塌落,其崩积物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在受到开挖扰动时临空面极易发生塌落破坏,孕育新的灾害。
2、抢险工作重点
应急抢险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尽快找到被掩埋人员,确保抢险工作人员安全,尽快恢复209国道的通车。
3、抢险施工意见
依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在崩积物下部清除土体,极易发生进一步塌落,威胁抢险人员安全,建议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抢险。
总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剥离崩塌土体,逐步接近压埋人员地点。
排土方式可采用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具体就是利用209国道分别向两侧排土,同时向崩塌体对面崖壁下排土。倾倒土体的地点要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布置,同时对土体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新的隐患。
考虑到后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新崩土体的特征,尤其就是不利的天气因素等,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图1 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
图2 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前缘压埋窑洞与平房
图3 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前缘与209国道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鱼岭滑坡
一、灾害基本情况
2004年5月29日18时至30日凌晨4 时(集中降雨时间为00时至4时),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鱼岭组一带出现150mm的强降雨,30日3时20分左右鱼岭组上方陡斜坡处的表层松散坡积物在长达3个多小时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滑坡,造成3户村民(共20人,其中4人逃生)房屋被掩埋,11人死亡,重伤4人,轻伤1人。
灾情发后,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当即成立了以副市长为指挥长,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市县两级国土资源局、公安、民政、气象、卫生、消防、武警、民兵等部门(单位)组成的抢险救灾指挥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派出专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提出了抢险救灾措施与下步防灾工作建议。于30日清晨6时开始了全面抢险救灾,历时36个小时,成功抢救出伤员5人,死亡的11人遗体也全部清出。
二、滑坡成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滑坡长90m,宽24m,平均厚3m,体积约6500m3,由表层残坡积松散堆积物组成,滑坡属浅层推移式土质滑坡。
滑坡位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泥质粉砂岩、泥岩等软质岩石组成的陡斜坡地带,植被较好。根据访问村民,该地带长期以来未出现过地表变形、开裂等现象,房屋也未发生过变形开裂。但根据对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该斜坡地形较陡,大部份在
40度以上,且冲沟发育,表层多有松散坡积物分布,岩体为软质碎屑岩,风化强烈、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就是地质灾害易发区。2004年5月30日00时至4时150mm的短时强降雨,斜坡土体饱水,自重加大,力学强度降低,造成快速下滑,在斜坡前缘的村民建房处形成了长70 m、宽30 m,面积达2000 m2,体积约5000 m3的堆积区,将民房、人员掩埋。
此次滑坡人员伤亡事故就是由于脆弱软质岩之上的松散层受短时集中强降雨影响,在未出现明显先兆的情况下,山体失稳,发生滑坡所致,属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
三、下一步防灾建议
贵州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滑坡区进行了详细复查,对该斜坡上另外9户村民居住环境与可供选择的搬迁地址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与环境条件调查。针对当前滑坡现状与斜坡稳定状况,提出了下步防灾工作建议:
(1)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应针对当前六盘水地区地质灾害险情较重的状况,立即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紧急通知;
(2)滑坡区不能再作为建设用地使用;
(3)对滑坡残留体与堆积区进行平整,平整后的地形应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4)将已被滑坡破坏了的房屋全部拆除,以避免人员返回居住;
(5)在滑体周边放置警戒线与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

地质灾害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龙的传人
  • 文件大小5.12 MB
  • 时间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