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ABC )
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9.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 )
A.社会制度性质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和阶段D.社会发展模式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是( ABCD )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是防止和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
5.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对外开放的开端是A.设立经济特区
11.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概念是C.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
13.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5.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C.金融安全
18.“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
6.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废除人民公社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7.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 ABD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ABCD )
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B.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D.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 BCD )
A.改革是革命B.改革是动力
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10.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 ABC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1.之所以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因为(ABC )
A.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动力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
D.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稳定的关键
12.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他指出( ABCD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出发点和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对外开放要为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服务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13.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样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ABCD )
A.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又不能盲目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
B.既抓开放搞活,又抓廉政建设,打击经济犯罪
C.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资金,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警惕与防止和平演变
D.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又要注意肃清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D)
A.陈云B.邓小平
C.刘少奇D.毛泽东
2.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专利品的思想是在( B )
A.1978年B.1979年
C.1982年D.1992年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毛概重点选择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