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常规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本病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要点进行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多见于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
3、常因外感诱发,其她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
1、主要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得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2)体征:有或无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肺部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与肝浊音界下降,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可闻及干、湿啰音。
2、辅助检查
1)肺功能: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
2)胸部X片/胸部CT:早期可无变化,或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肺气肿。
3、临床评估
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既往史:有无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吸烟史以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COPD家族史。
4、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特点得患者应该考虑COPD诊断: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以及有COPD危险因素得接触史。确诊需要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以确认存在不可逆得气流受限。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久病肺虚:发病基础;
2、感受外邪:直接因素;
3、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
(二)病机: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三、辨证论治
(一)中医治疗
1、痰热蕴肺证:咳嗽,咯黄或白痰,粘稠难咯,喘息气促,动则尤甚,胸满闷,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合桑白皮汤加减
炙麻黄10g 生石膏20g 法半夏15g 甘 草5g
苦杏仁15g 桑白皮15g 栀 子10g 黄 芩15g
黄 连10g 浙贝母15g
常用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可加瓜蒌皮、鱼腥草、蒲公英等;痰多者可加海浮石、竹茹等;咳嗽明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紫菀等;咽痛者可加射干、马勃、蝉蜕、板蓝根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郁金等;阴虚者加麦冬、北沙参、石斛、玉竹等。
中成药:麻杏石甘合剂。气虚者静脉滴注益气针剂;血瘀者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针剂。
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2、痰浊阻肺证: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气短,喘息,动则尤甚,胸膺满闷,脘痞纳少,舌质紫暗或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紫苏子15g 陈 皮10g 茯 苓15g 法半夏15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