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狮吼记》小考
摘 要:《狮吼记》是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创作的传奇,考究作品的素材,能够看出,汪廷讷在创作过程中旁搜博采、表逸猎奇,自成一剧。《狮吼记》诞生以后,存在着两个版本系统:环翠堂本和汲古阁本,分别流传于世。作为带有喜剧色彩的妒妇剧,《狮吼记》有着持久的艺术魅力,受到戏曲评论家的赞誉,也被历代的戏曲选本收录,至今仍在舞台上搬演。
关键词:汪廷讷 狮吼记 传奇 妒妇
宋代文学家苏轼赠其挚友陈慥诗有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原是引用佛家典故,说陈季常好佛,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的振聋发聩。明代剧作家汪廷讷据此敷衍了陈季常惧内的小说,写成《狮吼记》传奇。
汪廷讷,明代戏曲作家,字昌朝,号无如,无为,坐隐,无无居士,坐隐先生,全一真人,松萝道人,清痴叟等,安徽休宁人。万历时,汪廷讷任盐运使,后遭贬任宁波府同知,天启时任长汀县丞,后辞去官职,归家隐居。万历三十六年,汤显祖慕名来访,和汪廷讷同登鸠兹清风楼。汪廷讷著有文集《坐隐先生全集》,汤显祖作《坐隐乩笔记》,为其作序。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坐隐乩笔记》为伪作。汪廷讷一生著述丰富,因为材料的缺乏,对于汪廷讷及其作品,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汪廷讷诗词曲皆善,创作有传奇十六种,合称《环翠堂乐府》,今存七种,《狮吼记》传奇正是其中之一。 现今依然保留在昆曲舞台上的《梳妆》、《游春》、《跪池》、《三怕》等即分别源自《狮吼记》传奇中的第九出“奇妬”、第十出“赏春”、第十一出“谏柳”和第十三出“闹祠”。
一、《狮吼记》素材
《狮吼记》在明代吕天成《曲品》著录,清代姚燮《今乐考证》也有著录。全剧合计十二卷,三十出,写宋代名士陈慥惧内事:眉山书生陈慥惧内,其妻柳氏悍妒。陈慥以探父友、求功名为由到京城,认识苏东坡,日日同游。柳氏听闻此事,骗陈慥回家,对她严加管束。后又因和苏轼狎妓出游,陈慥被柳氏杖责、罚跪。柳氏拉陈慥去见官,结果审判官、土地公公全部是怕老婆的。苏轼将侍儿秀英赠给陈慥做妾,陈慥将秀英置于周围别业中。柳氏为避免陈慥出门,用绳子系在陈慥脚上,终日监视。陈慥求援于巫婆,巫婆设计使柳氏误认为陈慥变了羊。柳氏怕陈慥再变作羊,同意她纳妾。阎王因柳罪孽太重,差牛头马面摄去柳氏生魂,严刑拷打,幸禅师佛印把她度回阳间。柳氏改过自新,今后一家和睦。
从内容来看,《狮吼记》属于经典的妒妇剧,汪廷讷作为封建文人,对柳氏的妒悍描写极为夸张,最终依靠佛法的力量,将柳氏改造成男性所期望的不妒的“贤妻”。剧中男主人公陈慥,事迹关键见于宋代苏轼《方山子传》、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和洪迈的《容斋随笔》。
苏轼《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 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遯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和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因此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
传奇《狮吼记》小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