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和张生
张生和莺莺这一来二去有了一番时日,崔夫人逐步地从莺莺的神情体态改变中觉察到了些许端倪,就去问儿子欢郎。欢郎少不更事,只说最近看到姐姐和红娘去烧夜香,片刻全部不见回来。崔夫人听了知道事情不好,赶忙差遣欢郎去唤红娘来问。欢郎找到两位姐姐,告诉她们说老夫人正在生气,要责打红娘呢。莺莺连忙拜托红娘千万要在老夫人面前为自己遮掩,红娘顶撞莺莺说:“你受责理当,我图什么呢?”当然,红娘这么说只不过为的是让莺莺领她的情。红娘来到堂上崔夫人跟前,崔夫人喝道:“小贱人,还不跪下?你知罪吗?”崔夫人边问边威胁说要责打红娘。红娘忙叫崔夫人息怒,要是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手,她可担待不起。接着,红娘对崔夫人说出了一番道理:您先前答应将女儿嫁给能够使孙飞虎退兵的人,张生退兵以后,您却赖婚,这就是不讲信誉。现在,张生和莺莺一双心意两投合,一处宿已经有月余,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老夫人您得好休,不然,想做什么全部已经无济于事了。崔夫人听了,想想倒也是,只能接收眼前的现实。
洁蕊堂藏康熙青花碗的一侧开光内装饰《堂前巧辩》图。红娘跪在铺着浓淡两色方砖的月台上,面对坐着的崔老夫人。欢郎站在老夫人旁边,右肘搁在椅背出头的搭脑上,眼睛看着红娘,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月台后方立着一架宽边大屏风,上绘规则的半月形海浪纹。右侧的��扇门中间镶绦环板,上面雕刻如意纹。月台左侧筑栏板,以望柱相隔。栏外假山错落有致,梅桩婀娜遒劲。红娘展开双臂,水袖下垂,以此姿势来表示她的无辜。清代康熙年间所刻的《雅趣藏书》,为文人钱书以八股文演绎《西厢记》的戏作,书中有《堂前巧辩》之插图。崔夫人坐在三曲折屏前,屏风上绘《寿山福海》图,桃树枝从图左山崖上伸向海中的波涛,波涛由相同的平行曲线组成。地上铺方砖,前景中摆着假山盆景和金线菖蒲,全部考究地垫着套盆。红娘一样展开手臂做无辜状。画面中多了从大屏风一侧窥视“拷红”场景的小姐莺莺。
崔夫人怒气冲冲地召女儿来问罪,责骂一通以后,再遣人去唤张生。崔夫人答应张生和莺莺的亲事,条件是张生必需先上京城考取功名。次日,众人到郊外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取应。张生的“马儿��地行”,莺莺的“车儿快快地随”,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和妻子刘氏分别时的词句“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有异曲同工之妙。抵达长亭后,崔夫人要红娘端酒来,让莺莺把盏敬张生。张生饮罢感叹:“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莺莺谆谆嘱咐张生注意饮食起居,保重身体。张生则对莺莺立誓:再谁似小姐?除了你之外,张珙不敢怜谁。最终,分手的时刻到了,张生和莺莺两人互道珍重,分头登立即车,各奔东西。很快,淡烟暮霭相遮蔽,两相茫茫皆不见,双方全部消失在蜿蜒的古道上。
洁蕊堂藏有多件康熙佳器上全部绘有《郊外送别》图,介绍如次。五彩方斗上的人物特写取景在山道边,两组人物相对。左边小厮一身短打扮,牵着黄骠马。张生着一领绿袍,头戴唐巾,左手端酒杯,右手伸出,试图抚慰莺莺。莺莺梳高髻,红衣湖绿裙,外系绣花腰裙,正抬起右手掩嘴。仕女掩嘴能够表示羞涩,也能够表示悲情,此处表示莺莺为马上到来的离别而悲从中来。红娘着绿衣,外罩黄背子,系蓝腰裙,双手捧执壶。一边莺莺已是“眼中流血,心里成灰”,一边红娘还在扭着头没心没肺地同轿夫搭讪。轿夫宽脸大胡子,头戴笠帽,袖管捋到肘弯,两臂搁在轿车椅背上,正朝
崔莺莺和张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