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奴》?《图雅的婚事》.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奴》・《图雅的婚事》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1964年10月1日前夕,《农奴》作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献礼片隆重上映,在全国轰动一时。如今,这部再现了旧西藏农奴制下底层藏民悲惨生活的电影,已经载入了中国电影史。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在西藏拍摄的故事片,同时也是第一部由藏族演员主演的电影。
  《农奴》以静穆深沉的史诗感讲述了农奴强巴怎样在旧西藏成为哑巴又怎样在新西藏开口说话的曲折故事。如果我们记得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那句被赛义德化用的名言:“他们不能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所表述”,那么我们可以说,农奴强巴在旧西藏失语成为哑巴,他的表达权利被掠夺了;而在新中国开口说话,则是他重新获得了自我表述的权利。这个言说能力的丧失与获得的过程,隐喻了旧西藏的寂灭与涅
??。
  《农奴》作为政治指向性与民族风情的产物,由于制作者的意识形态代言八的文化身份,它的叙述者并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我表达,而是主导意识形态对少数民族的再构建,它通过形象化的故事和人物,展现了少数民族被意识形态同一性所建构的文化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初期的文化领导权实施的力度与效应。强巴在兰朵的照料下,满怀敬仰发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今日看来可能不合常理,却典型性地反映了当时的话语特征:早先的农奴在西藏是沉默的大多数,而解放后,他们成了可以发出自己呼声的新中息西藏上层反动分子的武装叛乱后,当时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的黄宗江便开始酝酿一部反映西藏农奴制解放前后变革的剧本。他先后4次去西藏体验生活,采访了许多翻身农奴。1962年,时任八一厂厂长的陈播也正在筹措拍摄国庆15周年的献礼片,当他看到《农奴》的电影剧本后,正合心意。陈播找到拍摄《回民支队》而出名的导演李俊担纲此片。李俊和黄宗江多次交流想法,最后定下《农奴》的影片基调是“于无声处听惊雷”。1963年2月,《农奴》摄制组正式成立。
  剧组原先打算在承德避暑山庄拍摄,后来李俊还是决定到西藏本地拍摄原汁原味的藏地风情,演员出生的黄宗江还建议找藏族演员来演,最终确定了后来的主演旺堆。旺堆本人的经历,除了没有装过哑巴以外,几乎和电影中的强巴完全一样。他的祖辈是拉萨次角林寺庄园的属民,他一生下来就成了小农奴。旺堆早年经历了三次逃亡,从领主家的一名农奴逃到寺庙当僧人,再脱掉袈裟在一个农场过市井生活,再逃到内地,直到共产党改变了他的人生,送他到上海学习。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对于农奴制兴废切身的体会,使得旺堆的演出具有本色的意味。

  《农奴》不光在当时引起轰动,其主题歌《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也迅速传唱开来,在1981年还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1994年获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腾龙奖”

《农奴》?《图雅的婚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