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爱荷华大学城越来越像给中国人开的,如今每年在中国招生多达五百人。四年学杂费按照每人一百万人民币计算,这五百人就是五亿元人民币。
除了“中国域”,在美国的任何地方我都没见过这么多华人。这个六万多人的小城,爱荷华,只要出门,走几步就能碰到至少一个黑头筮、黄皮肤的年轻人。如果想知道他们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擦肩而过或者跟上去走几步,就能听到他们在说汉语,夹杂祖国各地的方言尾音。
有天在一家名叫“中国味道”的餐馆里,突然闯进来三四个辽宁的男孩和女孩,那一口“大碴子味”,让我陡生“他乡遇故知”之感。小品和二人转已经完全改造了我的耳朵,在国外听见普通话倒不那么敏感,一听见东北话我立马觉得这才是遇上了自己人。他们全是学生,在爱荷华大学念书。
有一回我和大学里的一个华人教授聊天,说起自己常有的错觉;如果不看身边的建筑,如果忽略这个小城的宁和与美丽,我总觉得自己是在中国的某个城市里穿行。该教授说,中国的城市不会如此安闲和漂亮,也不会这么小,有点儿样子的小县城都比这地方大,楼比这里高。当然,中国也不会有一个城市或者县城专门用来开办一所大学。
爱荷华是个大学城,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放假回家,剩下的居民只有两万多。这两万多里绝大部分又是直接或者间接为大学服务,比如当救授、当教授的家属、大学里的后勤人员,就算你在社会公共部门里工作,服务的对象绝大多数也是学生。
该教授又说,现在爱荷华大学每年在中国招生多达五百人。这一届大一的新生中国来了五百人。两届呢,就差不多一千。再加上之前来这里生活的,零零散散过来念硕士博士和教书的,在这个六万多人的小城里,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小身板,打眼就能区别出来,你若不觉得中国人多得碰破脸才怪呢。
这么多学生涌过来,因为咱们有钱了。这个因果关系听起来怪兮兮的。的确,因为这几年中国貌似真的有点儿钱,美国的经济碰巧又不行了,很多大学为了活命,只好跑到中国招生,像国内大学一样,扩招。今年两百,明年就招四百。
大学四年学杂费等照一人一百万人民币算,这五百人就是五亿人民币。计算很简单,五后面有一大串零,虽然它跟国内贪官的赃款和衙门里的公款吃喝相比,算不了什么,但对我等小老百姓来说,实在是个银河系之外的天文数字,料想对送孩子跨海越洋的
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