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闲话马聚源.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闲话马聚源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一
  
  清末民初,北京的讲究人最讲究的穿戴,恐怕莫过于“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了。从当时流行的这个顺口溜可以看出,马聚源的帽子曾经是响当当的名牌。
  马聚源帽店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17年。其店名就是创办人马聚源的名字。
  马聚源祖上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到他这辈儿,家里共有兄弟四人,老大叫聚财,老二叫聚源,老三叫聚茂,老四叫聚盛,合起来就是“财源茂盛”的意思。马聚源念过两年书,认识几个字,算是他们家的文化人。父亲希望这个念过书的儿子能改换门庭,就托付一位在北京当裁缝的远房亲戚,让马聚源学点手艺。经这位亲戚保荐
,嘉庆十二年,马聚源来到北京,在一家成衣铺当上学徒。没想到刚过一年,这家成衣铺就破产了。好在掌柜的看这个徒弟勤快能干,又保荐马聚源去了一家做帽子的作坊。学徒三年,自然是苦不堪言,但马聚源却跟掌柜的学会了制做各式帽子的手艺。接着,他又照规矩无偿给掌柜的又干了两年,眼看着就要拿上份儿钱了,他却决定离开这家作坊,自己出去单干。
  第一年,马聚源找了一间小房,一边给帽店做加工,一边向各地的老客推销自制的帽子。他凭着吃苦耐劳和精湛的手艺,转年后就在前门外鲜鱼口摆了个小帽摊,还带上了两个小徒弟。
  马聚源做的帽子质量好,价钱也便宜,再加上鲜鱼口一带是商业集中区,商家林立,人气旺盛,来这里买帽子的人越来越多,马记帽摊就出了名。转眼就到了1817年,也就是在马聚源来京城闯荡整整10年后,他终于在鲜鱼口办起以自己名字为字号的帽店。
  小门脸不见得做不成大买卖。得益于商品质量、地理位置以及价格优势,马聚源帽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很是火爆,连有些在宫里当差的人也来这里买帽子。
  据说,朝廷里有一个张姓大官,发现手下人戴的帽子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也开始买马聚源帽店帽子,一来二去,认定了马聚源帽店的质量,就把为清政府做缨帽的生意介绍过来。朝廷下来的订单相当于政府采购
,马聚源自然更不敢怠慢,他制作的缨帽,缨子用的是藏牦牛尾,颜色是用藏红花着色,绸缎选用南京源兴缎庄的上好绸缎。
  马聚源的帽子被皇宫贵族们普遍认可,帽店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
  
  二
  
  虽然马聚源帽店生意兴隆,年年盈利,但马聚源却积劳成疾,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就开始患病,不得不把买卖交给大徒弟李建全来照管。此时的马聚源还不到50岁,在病痛中度过了十几年,最终抱病不起,于咸丰八年(1858年)不治身亡。
  马聚源去世后,虽然他的大徒弟李建全把帽店的生意打理得很不错,但因为马聚源的后人想在乡下多置办点房子和地,过清闲生活,决意要把买卖

闲话马聚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