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用车变速箱大概分为 5种, 使用的已经很普遍了, 但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恐怕能说明白的人不多,那么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先看图,解说在图下面) 1) mt 手动挡变速器( 离合器和换挡杆), 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换挡方式, 优点: 结构简单, 传动效率高,可操纵性高。缺点:刚入门时有难度,操作水平不高时,有顿挫感,市内左脚脚太累。经典之作--- 大众 MQ250, 作为国内能见到的最完美的手动变速箱,广泛使用在大众及其旗下各品牌中高低档车辆上,口碑非常好。 2) amt 带有自动离合器和自动换挡装置的手动变速箱(置于变速箱上的液压装置根据电脑命令或换挡杆的命令操作离合器和拨叉进行换挡工作) 相当于给司机装一个机器左脚和机器右手, 呵呵优点: 具有手动挡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和自动挡的简易操作。缺点: 换挡会有很明显顿挫感。举例:北斗星,奇瑞, fiat BRAVO, 载重卡车等。 3) at 自动变速器。使用液力耦合器替代传统接触式离合器的变速箱, 由液压机构完成换挡动作, 优点,操作简单,可以适应于大多数的发动机形式(横置和纵置)和驱动形式(前驱, 后驱,4驱, 全时), 缺点, 因为采用液力耦合器, 所以传动效率极低。液力耦合器原理, 液力耦合器是非接触性的传动方式, 通俗讲来, 就像是两台面对面摆的风扇, 打开其中一台对着另一台吹,另一台的叶轮也会跟着转。车型:几乎涵盖各个品牌的大部分车型。使用范围接近手动挡,非常广泛。 cvt 的打滑问题导致马力输出效率不高。 audi cvt 的传动链条 4) cvt 无级变速器。由液压装置控制锥形皮带轮调整传动比来达到换“挡”目的的变速箱( cvt 的档位是虚拟出来的,所以商家说的 6,7,8 挡都是忽悠,他说 100 挡也是可能的。优点,无缝隙不间断传动,很平顺的体验,没有一丝换挡的抖动,自身体积小,很高的经济性。缺点,采用皮带轮与钢带传动打滑是不可避免的,完成不了大扭矩,大马力的输出, 太过于温柔,如果没有电脑保护着,可能一脚油门,变速箱就废了。呵呵,所以很多车在长时间行驶后变速箱过热 cvt 就杯具了。 EVO 用的 tc-sst pdk 1940 年的雪铁龙双离合设计图 5) direct shift gearbox 直接换挡变速箱(双离合器变速箱),拥有两片传统的离合器分别控制 135R,246 挡,可达到不间断工作,有点像接力赛跑的接棒过程,接棒的选手先启动以减少他和递棒选手的速度差。在一档换二档时, 连接二档的离合器与发动机的主输出轴连接后,一档的离合器才断开,虽然达不到 CVT 的平顺性和经济性,但可以媲美 mt 的极高的传动效率,使 dsg 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平衡点。优点,传输不间断,经济性高,舒适性和运动型兼备所以大多装备于高端运动型车上,缺点,新技术(其实也不算新了,上面那张设计图出自 1940 年),稳定性有待考证,造价成本太高,尚无法普及。适用范围: dsg ( vw), powershift ( Volvo ), pdk ( porsche ), tc-sst ( Mitsubishi ), m-dct ( BMW ), s-tronic ( Audi ) ps. 我现在用的是 dsg 真的不错,用拨片换挡反应很快,但是说实话,我仍然担心质量,如果坏了换一个要花一辆捷达的钱呀。自动变速箱( Automatic Transmission ,简称: AT ) 自动变速箱的英文名称为 Automatic Transmission ,而这也是它 AT 的由来。一个自动变速箱是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和变矩。而在它们里面最为重要的部件就是液力变矩器,它又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部件构成,兼顾着传递扭矩和离合的作用。
汽车变速箱图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