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沔阳三蒸”走向产业化
核心提示:时代在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变,发展模式也要变,“沔阳三蒸”要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想吃粉蒸肉?去超市买半成品。想吃粉蒸鱼?去超市买半成品。想吃粉蒸茼蒿?还是去超市买半成品。
今年清明时节,从广州回到湖北仙桃老家的曾德祥听到一个好消息:家乡正在加紧研发“沔阳三蒸”的工业化生产,将来“沔阳三蒸”能走进超市,还能通过网络营销。
曾德祥是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虽常年在外打拼,但记忆中的乡愁一直萦绕心头,“沔阳三蒸”更是无法割舍的思乡情怀:“只可惜,在外面很难吃到口味正宗的‘沔阳三蒸’。”
曾德祥的感慨引发了共鸣。4月初,在首届沔商大会暨“沔阳三蒸”文化节上,来自海内外400余名仙桃籍企业家纷纷表示:新的时代,要让“沔阳三蒸”品牌走出湖北,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能吃到原汁原味的“沔阳三蒸”。
菜虽好但品牌运作粗放
擦亮“沔阳三蒸”品牌,也是仙桃以及湖北人民的心愿。
“沔阳三蒸”,是指起源于沔阳(今仙桃市),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拌以调味料和米粉,用汽蒸技法制作成特色菜肴的总称。
对仙桃人而言,蒸菜不仅仅是摆在餐桌上的几道菜。经过600多年口口相传,蒸菜已经成了沔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仙桃,家家吃蒸菜,人人会蒸菜,更有“无菜不能蒸,无蒸不成席”的说法。婚丧嫁娶酒席上,“沔阳三蒸”是重头戏,差不多有一半菜肴是蒸菜。
“沔阳三蒸”,不仅成为仙桃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一般来说,名菜大多价格昂贵,平常人不能经常享用;但“沔阳三蒸”是民间菜,成本较低,蒸菜品种数不胜数,且色香味俱佳,既上得了酒楼饭店的餐桌,也是百姓喜欢的美味佳肴。
据记载,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到沔阳吃了“沔阳三蒸”后啧啧称赞。有了皇帝赞赏,精明的沔阳人立即将“沔阳三蒸”酒家开到了北京。“沔阳三蒸”真正走出去是民国时期,沔阳人在汉口开了沔阳饭店,以“蒸菜大王唯有沔阳”招揽生意而享有盛名。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到北京跑虎坊的“湖北蒸菜馆”品尝“沔阳三蒸”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十里闻香九回头”。少帅的一句题词,更让“沔阳三蒸”名声大噪。
现在,随着大众饮食习惯的改变,相较于炒、炸、煎等重油烹饪出来的菜肴,蒸菜所含油脂少,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元素,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习惯,“沔阳三蒸”因此也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不过,由于“各鸣各的调”,“沔阳三蒸”虽备受欢迎,但其品牌管理及运作模式还很粗放。据不完全统计,仅仙桃市经营“沔阳三蒸”的各类店铺就有近2000家,而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都有“沔阳三蒸”的身影,从业人员逾6万。虽然都叫“沔阳三蒸”,但如此众多的从业人员,庞大的市场空间,并无统一的质量标准、服务标准,也没有指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难免鱼目混珠,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态势。
擦亮金字招牌迫在眉睫
维护“沔阳三蒸”品牌的权威性,迫在眉睫。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如果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上,不思进取,不敬畏历史,挥霍资源,终有一日要遭到历史的惩罚。”中国烹饪大师、仙桃市“沔阳三蒸”协会会长李和鸣说,要做大品牌,首先要擦亮“沔阳三蒸”的金字招牌。
600年“沔阳三蒸”走向产业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