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合肥八景.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合肥八景
庐阳八景
庐阳八景图
蜀山雪霁
淮浦春融
镇淮角韵
梵刹钟声
藏舟草色
教弩松荫
巢湖夜月
四顶朝霞
蜀山雪霁
合肥县志《八景说》文曰:‚山形单椒,秀泽不连,
岭以自高。《尔雅》云:‘蜀,独也。’又言:‘有蜀僧
于此结制,偶思乡水,以锡卓地,泉汩汩而出,尝之,有
瞿塘三峡味,因名以为蜀山。’蜀山较浮槎、鸡鸣,与睥
睨最切,故风景容易感人。《画苑》云:‘春山艳冶如笑,
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
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
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
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
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
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
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
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蜀山雪霁
昔文人墨客每游至此,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总要吟
咏一番。清张祥云曾写下《蜀山》诗:
《尔雅》蜀者独,兹山因得名。
孤标摩碧汉,远势壮金城。
岚翠千层积,川原四望平。
上方鸣法鼓,应有蛰龙惊。
(见《庐州府志》)
蜀山雪霁
古人熊敬有诗赞曰:‚晓起俄惊霁景开,高山头白势崔
巍,卷帘为爱琼瑶湿,一片寒光入座来。‛
今日之大蜀山遍植绿树翠竹,森林覆盖率达87%。山
腰建有‚蜀峰亭‛,山麓建有‚雪霁山庄‛,近有蜀山湖
碧波荡漾,遥可见毗邻小蜀山之秀色,景美宜人。每至春
和日暖,秋高气爽时节,至此览胜游玩者往来如梭,络绎
不绝。
淮浦春融
《八景说》文曰:‚庐郡处江淮之间,南临江北距淮,
故凡水之在境内者,皆可以江之淮之也。亦犹金城,城下
出金酒泉,泉内出酒,因一城一泉而名一郡矣。《释义》
云:‘淮,围也。’水之围绕谓之淮,正不必出于桐柏而
后为淮也。始皇帝望金陵有天子气,疏凿一河以注于江,
人谓之秦淮,可证也。曷言乎春?柳丝花片,春光动也;
轻烟碧浪,春水生也;香车宝串,春人游也;故春不在城
中而在水际也。清兴,天下平定,生聚教养已三十余年,
可谓跻一世于春台矣。岂特水涯一片,地为乐土哉!‛由
是,‚淮浦春融‛成为庐阳一景。
《合肥县志·重建镇淮楼记》又云:‚镇淮楼者,庐
郡古城北门之楼也。郡有淮淝二水,合流以绕于城,楼临
其上,故曰镇淮也。言淮而不言淝者,以淝小而淮大,举
大以该小也,犹江汉合流,而唯以江言之也。‛
淮浦春融
明熊敬《淮浦春融》诗曰:
碧波如练草如茵,万古长淮二月春。
落尽桃花风力软,海潮先涌化龙鳞。
(见《庐州府志》)
镇淮角韵
《八景说》文曰:‚一水东下,石桥虹跨之。桥南有
台,可高十余丈,不知作于何代何人也。台上有楼三级,
绮疏四开,匝以雕栏画槛。‛此乃当时‚镇淮楼‛。该楼
为宋乾道五年(1169)淮西路帅郭振驻肥时建。楼高五丈三
尺,上有铜漏壶、铜钟。铜钟厚三寸,高五尺,有文:
‚宋大中祥符八年造。‛民间传说:时郭振建楼时,为做
‚人和‛文章,征得十对新婚夫妻所献铜器9斤9两,于楼
顶建一铜号角架,每日清晨,号手站于其上,吹号报时。
号角之声清雅悠扬,故有‚镇淮角韵‛之称。

古合肥八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莫欺少年穷
  • 文件大小979 KB
  • 时间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