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患有手机依赖症? 简介?“‘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 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有一种瘾叫软瘾(soft addiction ) ?手机依赖,它也可以称为一种瘾。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软瘾( soft addiction ):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满足表面的情绪释放,忽视、阻塞内心的真正需要,太过正常,看似无关痛痒,实具诱惑,不断沉迷其中。不要以为软瘾不要命。一些学者已经发现,那些对于某种行为成瘾的人的大脑多巴胺受体中,有和吸毒者差不多的变化。相关危害?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 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对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深表认同, 他指出,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据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潘集阳表示。?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 “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 2小时 18 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智能手机剥夺了海马体锻炼的机会?现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物品,而且也正在迅速成为人类大脑的延伸。?海马体是我们大脑中形状似“海马”的结构区域,司职记忆和空间定位。一项研究证明,总是依靠全球定位系统( GPS )到达目的地会降低海马体的功能。习惯依靠个人智能认路的人和使用 GPS 的人相比,依靠个人智能的人海马体活动量大、体积也大。更重要的是,在进行记忆测试时,非 GPS 用户的实际表现胜出一筹。所以,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GPS ,你的海马体是会感谢你的。?想一下,你记得你呼叫最频繁的人的电话号码吗?以前, 我们一直依靠我们的神经元来记住这些关键的信息。现在, 大多数人甚至不用花时间写新号码。和新朋友的互通电话中,信息就会自动存储在联系人列表中。它的好处是省事高效,但我们的记忆却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练忆是越用越活的,特别是在编码的关键阶段。无聊来自于注意力匮乏?许多手机依赖者在谈到为何如此迷恋手机时,都会说:因为无聊嘛。坐公交车、地铁,还有一些闲散的碎片时间,手机是打发无聊的最好工具。想一想,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无聊因而不开心?需要借助外物来填补?答案是注意力。回想一下,我们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不会感到无聊,甚至会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而不专注时无聊的感觉就出现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把注意力分散在越多的任务上,就越是难以对每件事保持专注,因而变得越来越心烦意乱。智能手机可以做很多事,不同人在用智能手机做不同的事。如果我们用手机直接和他人互动(比如给彼此留言、发私信等),我们的社会联系感会有所提高,同时孤独感也会下降。而如果你只是被动地消化内容,并不产生积极的思考,则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说,他发现大学生如果没了手机或电脑,只要呆在房间里几分钟就开始“发疯”。威尔逊说: “可能你会觉得我们可以用这时间精神自娱,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已经忘了该怎么做。”只要我们有闲,互联网就是一个极诱人又可迅速填补空隙的解决办法。我们无聊, 刷一下手机,然后变得更无聊
你是否患有手机依赖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