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文摘要】爱玲是近代中国文坛上最才华横溢的作家,深受中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变化多端,各有不同神韵。究其脉络,仍有一定规律可循。本文试从爱玲的小说入手,分析其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命运,探讨她们的悲剧命运的源头,进而理解才女爱玲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观察。
【关键词】爱玲 女性 小说
爱玲笔下塑造了这许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她们的痛苦,她们的呼吸在震撼着我们的神经。透过这些或一辈子囚在笼中的霉变的鸟似的女子、或已丧失了人性的、心灵扭曲的变形虫似的女子、或随波逐浪漂泊的浮萍似的女子……我们或许能多的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物。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关注,可以趋进人类精神本质的特殊领域,重新审视社会喝人生,获得全新的认识。本文对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谈一些认识。
一、爱玲生平简介
爱玲,1921年9月出生于,其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鸿章。童年时受旧式家庭的影响,读的是家庭“私塾”学的是古文言,后来去了美国人办的圣玛丽亚女子学校,学英文、数、理、西洋史等课程。其自小聪慧8岁就投稿,9岁写小说,中学时还有不少的作品被发表。沦陷后她就读于大学,其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备受读者的青睐。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在红极一时、极富传奇色彩和神秘魅力的著名作家。
在爱玲所塑造的那么多的女性形象中,其实处处洋溢着她自己的形象、命运在其中。爱玲
父母的长期不合以至最终分手,使爱玲的全部童年,青年失去了母爱,这给爱玲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障碍。她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沉重的阴影。在她的童年世界中没单纯的明丽,有的只是铭心的苍凉。应当说在她十六岁之前,爱玲的父亲虽然很少问她,但却是喜欢她的。爱玲的活泼伶俐,天资聪慧客观上构成了父亲喜欢她的原因。这种单亲的异性爱,使爱玲对父亲有一种深沉的依恋感。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母亲持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除了小家庭的因素外,豪门巨族由于时代变迁的没落又使 她成为家族解体的受害者。她斩不断与家族世界的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并在丝丝缕缕中透出一个失落者寻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孤独感和自哀自怜感。同时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写道:"我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正是这样的生存境遇和人生遭际,爱玲把一个入世挑剔者的情感顽强地投射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笔下的女性便少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柔和、宽厚和温爱,而多表现人性中的种种丑恶和肮脏,借此传达和渲泄她对那个冷酷现实生活的不满与仇恨。
二、爱玲笔下的女性生存都很艰难
在她的小说《封锁》中有这样一句重复了多遍的民谣:"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这一点,应该说我们现在的人都明白,在现代社会里没有钱是什么滋味。虽然这些女性(包括七巧和所有的淑女们)并没有真正落到没钱过日子的地步,但作为一种存在的恐慌却一直在威胁着她们,因此,她们大多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之中:一是急于想成为
论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