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的自然观和分离的存在,而是与人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马克思着重从人类社会的某一特定形态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社会条件;而恩格斯则从自然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进而描述 、445-446 ;: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 Louis . )。这种认识不仅否定了马克思个人的理论贡献,而且导致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观丰富内涵的曲解,也妨碍了对恩格斯自然哲学探索中许多问题的科学阐释。这种偏见的形成,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缺乏认识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观本质性内涵的片面理解,把它局限为自然界客观图景的描绘,忽视了他们站在实践的人的立场上去看待统一的自然界这一时代主题。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首先是研究方法的更新,从而根本改变了人们对自然观的理解,自然不再是与人对立和分离的存在,而是与人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本文无意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一全面的分析,只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研究方式和基本观点的差异作些解释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进行考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使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了对自然科学成果的熟悉和利用,但他们关注的重心和角度并不完全相同,马克思更多地强调人类自然科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而恩格斯则致力于阐发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应的自然界各领域间的普遍联系和有机发展。为了论证和深化他们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论著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从 1858 年以后,这两位历史巨人分别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和心血,马克思集中于通过经济学将辩证法引入人类社会建立一种辩证的社会历史观,而恩格斯则试图通过解释各种自然科学理论将辩证法引入自然界,建立一种辩证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在对机械论自然观与德国自然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创立的。相对而言,由于机械论自然观在当时自然科学研究中影响较大,再加上德国自然哲学比较注重运用自然科学成果揭示自然现象间的辩证联系,因此,恩格斯比马克思对二者有着较多的继承和吸收。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研究的确有思路的差异,但却是以他们考察方式的根本性一致为前提的,这种一致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部理论观点的相同,并不能否认他们在自然问题的研究中有着不同的侧重,他们的亲密合作本身就包含着合理的分工,虽然他们在性格、气质、工作方法和学术兴趣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自研究问题的重点和观察的视角,但“要想把这两位朋友的成就截然分开,即使他们自己也是办不到的”(注:曼克利姆:《恩格斯文献传记》,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5页。)。因此,对这两位密切相关的思想家不能作简单孤立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理论的创立是通过两条途径达到的。这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状况的现实把握和对自然科学认识的哲学概括,而这些始终是两人长期共同努力研究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基本立场,决定了他们自然观基本点的一致。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然界物质运动形成经过长期的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纯的机械运动到有机生命的存在的自然
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的自然观.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