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脾虚易感儿的中医调理方法中医脾虚怎么调理.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脾虚易感儿的中医调理方法中医脾虚怎么调理

     摘要:目标:经过调理易病患儿的脾胃来改进患儿的身体情况。   方法:临床用中药调理、小儿推拿、生活调养这些方法。   结果:经过这些方法调理的患儿不易再生病或病后易愈、病程缩短。
  结论:脾虚的患儿轻易患各个系统的疾病,所以诊疗部分因为脾虚造成的多病患儿应从健脾论治而且中药调理、小儿推拿、生活调养,这些方法效果良好而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脾虚 易病 儿童
  中图分类号R2 文件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2111-0343-02
  李东垣早就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金匮要略即肯定了脾胃在预防疾病中的主要作用,其组方用药、服药禁忌、药后护理、病后调养等各方面全部表现了治未病重在脾胃这一学术思想。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就轻易发生各个系统的疾病。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当然也有其它系统的疾病,其中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全部和脾虚有着亲密的关系。
  1 造成脾虚的病因
  生理原因。中医学把小儿的生理特点归结为“生机蓬勃,发育快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即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效,全部处于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阶段。清代吴鞠通认为小儿时期机体的生理特点是“稚阴稚阳”的表现。有“稚阳”的存在,一些脏腑在功效上表现相对不足,如“脾常不足”,这是小儿脾虚的关键生理原因。
  喂养不妥。小儿本身就是冷暖不知自调,饥饱不知自节。笔者临床观察大多数脾虚患儿有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喂养失宜、尤其是添加辅食的时间、量没有把握好,很多患儿就是在不妥添加辅食后开始出现一系列的疾病;过食肥甘厚味、煎炸烤炙及高脂肪食品或小儿食用冷饮冷冻食品造成脾胃损伤;另外除了饮食,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也很轻易伤害到小儿的脾胃:比如,孩子一到家就脱掉鞋子在地板上跑、睡觉时腹部不盖东西。
  病后所致。现在的情况是小儿生病后家长大多先选择西医西药诊疗,诊疗小儿病症抗生素的应用量相当大,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抗生素应为苦寒攻伐的药品,而部分诊疗感冒的中成药则多为解表之品,加之小儿本为肺脾不足、全而未壮之体,用药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小儿感染后极易造成或加重脾虚。
  2 中医调理方法
  现在临床上尽管脾虚易感儿的病情表现不尽相同,但多表现为食欲不振,甚则厌食,面色苍黄无华,形体消瘦,体重不增,发枯失泽,睡眠不宁,手足心热,多汗,腹胀痛,四肢倦怠,易于疲惫,大便干燥或如球状,便不成形,易感冒,并常伴发咳喘或过敏之症,不过总体来说根源在于脾虚。因此临床上不论是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当以健脾为主,同时随证配合对应的方案诊疗。能够用中药调理,小儿推拿,和生活调养等方法诊疗脾虚易感儿,因为很多易感儿本身没有太多器质性的疾病,只是功效失和,需要的是调理。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涵盖面广,能够依据小儿身体的情况改变随时调整方药,灵活有效,而且能够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比如临床上部分脾虚易感的患儿常能够经过冬令时节进补膏方或选取部分重在补脾的方药,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异功散,常见药如党参、莲子、白术、茯苓、山药、薏苡

2021年脾虚易感儿的中医调理方法中医脾虚怎么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