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鲲鹏”落地
地方政府要“打造自己的航空企业”,股东要套现出逃。“河南航空”的横空出世,其实就是一个吸金平台。 一家成立仅三年的支线航空企业,一个仅飞行七次的航班,在一个通航仅一年的新机场,终止了中国民航2102天安全飞行纪录。
在黑龙江伊春空难发生前,极少有些人弄得清楚“河南航空”到底是谁的企业。现在,这家聚焦支线航空业务的企业已成焦点,其背后的“身世”颇为复杂。
牵手地方政府
河南航空原为鲲鹏航空有限企业,是深圳航空的子企业。河南航空现由深航控股,持股51%,另外49%的股份由李泽源(深航原实际控制人)控制。
2021年9月,深航和美山有限责任企业、美国山岳信托企业共同出资5亿元组建了鲲鹏航空,三者分别占51%、25%和24%股权。当初,鲲鹏航空的定位关键是经营支线航空、客货运输及包机业务,计划构建全山和山岳关键是由深航实际控制人李泽源掌控的两家离岸企业,梅萨航空在此项目中只经过子企业投入了130万美金,李泽源只是经过两个离岸企业平台,借用梅莎航空的品牌持股鲲鹏航空。
鲲鹏航空运行早期,前后租用5架美国梅萨航空集团的CRJ200机型使用,开航第一年由梅萨航空企业派出42名机长,深航派出42名副驾驶,以满足飞机运行的需要。梅萨航空对此的总投入额上升为580万美元。
2021年,梅莎航空陷入亏损,该企业决定对鲲鹏航空的投资进行止损,以360万美元的净价出售了所持鲲鹏航空股权,深圳航空向鲲鹏航空离岸的两家股东回购股权,控股量升至80%。
深圳航空于2021年已成立郑州基地企业,2021年郑州国际机场对外招商,李泽源旋即和河南商谈鲲鹏航空迁址郑州。
河南省曾拥有自己的航空企业,即原中原航空企业,但在2021年8月以负资产全盘出让给南方航空企业。今后,南航也一直在河南的航空市场占据绝正确市场优势。
在鲲鹏航空到来之前,郑州也曾吸引过东星航空和春秋航空落地,不过以后两家一个宣告停航破产,一个入场很快便因受高铁冲击而逐步撤离。
于是,在河南省政府眼中,打造“河南人自己的航空企业”的任务,就落在了鲲鹏航空的身上。
经过一轮竞争以后,河南击败陕西等多个省市,如愿让鲲鹏航空将基地和企业总部从西安搬到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21年底更名为河南航空有限企业。2021年1月,经民航局同意,鲲鹏航空正式以河南航空名义对外营运。
2021年上半年,伴随深圳航空实际控制人李泽源、前总经理李昆前后被调查,中国国航快速经过增资扩股取得深航集团控股权。现在,深航旗下资产怎样厘清,已成为国航整合深航的棘手问题。而李泽源的承诺在去年11月后变成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李泽源被抓后,在李泽源案件没有结案前,此项股权无法转让。而李泽源的儿子李默是其家族海外关键资产的法定代表人,李默现在出境,李泽源家族的资产清理遥遥无期。
扩张吸金平台
重组后的鲲鹏航空原计划引进河南省政府注资,由深圳航空控股51%,李泽源海外两家企业收回49%的股权,再转让给河南省国资委旗下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限企业等企业,如此一来,李泽源海外私人企业能够顺利套现退出鲲鹏航空。
即使鲲鹏航空更名为河南航空,但至今李泽源持有河南航空的股权未能转出,河南省
2021年鲲鹏“鲲鹏”落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