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对话,解读“粗糙”
肃州区银达镇中心小学 王宏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去观察,去和文本对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称赞》,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了小刺猬和小獾因互相称赞而感到快乐的事。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同时反映了人性共同的被尊重被认同的渴望。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称赞别人。
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文中“小板凳做得很粗糙”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粗糙”。当我问及这个词语的意思时,孩子们有的乱叫知道,有的赶紧缩脑袋。班长朱睿行拿出字典,快速地查到答案,大声汇报:“指不光滑,不细致。”于是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懂了吗?” 有的是懂非懂,有的莫名其妙。看到这种情况,我想,这般小家伙肯定没有真正体会这个词的含义。先解释“不光滑”吧。我让学生拿出小手摸摸课桌面,问:“你们摸到的课桌面什么感觉啊?”同学们有的说光光的,有的说滑溜溜的,有的说很平很平。我又让学生蹲下来摸摸水泥地面,让他们说说什么感觉。同学们有的说不是光光的,有的说不是很平,还有的说有点磨手。我便顺势而导,告诉这就叫做“不光滑”,孩子们轻轻地拍打着手上的尘土,开心地笑了!
这“不光滑”理解了,这“不精细”该怎么解释呢,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让他去明白“精细”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在我迷茫之时,突然瞥见了讲台拐角处那个木头的粉笔盒,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个学生或是哪个老师做的,虽然方方正正挺结实,但是没有涂漆,做工简单。我灵机一动,随手拿起这个粉笔盒让学生观察。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看一会儿后,有的说:
“这个粉笔盒表面不很平。”有的说:“这个粉笔盒木板和木板之间还有小缝。”有的说:“没有颜色,灰不灰黑不黑的,一点不好看。”同学们听了,一个个说不好看,好难看,那表情显得十分不满意。我请了一名学生摸了摸,然后说说感受,这个孩子说:“毛毛糙糙的,面一点不平。”趁热打铁,我赶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