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的竞跑
提到“物联网”(Intemet of Things),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这个一夜间爆出的名词仿佛飘在云端,其实却是触手可及。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又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先生用了以下例子阐述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功用――
采购资源的整合:“有家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化工厂在网站上发布采购某化工原料的信息,30秒内,我方企业就可以回复该化工厂从组织货源到送达班加罗尔的整个过程的报价。整个过程包括:获取全面的供应商信息、获取所有出口到岸的真实价格、明确各地的海关规则,对整个采购、运输和交货过程进行全流程跟踪并保证所有货物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解决这么多问题,需要有一个庞大高效的基础平台,此中会涉及法律问题、标准问题、云计算的平台处理问题、芯片本身的性能和价格问题以及商业模式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要在物联网产业的全流程中加以解决。”
物流配送的监控:“一个大品牌的服装商每年的销售量是数以亿计的,这些服装在运往全世界的过程中,如何对二十多个物流环节有效地进行监控,这就需要物联网。有了物联网不仅可以使产品在换季的时候达到最高的效率,把库存降到最低,还可以解决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产品方位的跟踪:“如何让农业产品做到最安全,从产地开始一直到餐桌上,全过程也可以用物联网的芯片加以后台控制。”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在上海世博会首场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城市化,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将“推进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物联网产业发展之前景,由上海通信管理局和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于6月在上海召开。
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物联网的雏形源于一个小小的“咖啡壶”,1991年的英国剑桥大学,几个楼层的研究人员为解决共享一只咖啡壶带来的诸多不便,开发了一套网络追踪技术,通过互联网来确定咖啡壶的位置,首次把物与网络联系在了一起。
物联网概念的正式确定是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 ID研究中心提出了“传感网将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阿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即传感器加上互联网来构建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世界里,物品可以彼此“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这个网络被称为物联网、传感网或泛在网,体现的是一种物物相连与无所不在。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公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The 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的概念被再次扩展,意指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这份报告称,物与物之间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已不再遥不可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
(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对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并逐步从最初的条形码、RFID技术在商业零售、物流领域的应用,拓展到RFID、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以及计算技术在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
从1965年发生的以大型计算机为标志的变革、1980年以个人计算机普及为标志的变革、到1995年的互联网革命,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因此在此次的物联网革命中,各国便开始暗自较劲,希望拔得头筹,成为新的网络时代的主导者。
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
“健康监测系统将帮助人类应对老龄化问题,‘树联网’能够制止森林被过度采伐,‘车联网’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循环利用率,从而降低碳足迹。‘物联网’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新的更好的就业机会、商业机会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物体与网络的连接将成倍增大和加深通信网络对社会的影响,”这是欧盟绘的物联网蓝图。
1994年,欧盟的“欧洲之路”计划旨在加速开放电信业。1999年,欧盟在里斯本推
云端的竞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