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
一、,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和水,经抖和香到的混合料经压实、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2. 路基稠度:路基土的液限与含水量的差值与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的比值。
3. 路基最挂含水量:压实度达到最大值时,土的含水量
4. 临界荷位: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通常选取使面层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时是临界荷位。
5. 路面: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二、1. 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山坡墙
2. 最佳含水量
3. 汽车胎内压P;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接触的形状;轮载的大小
4.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于的原则
、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
6. 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
三、。
答:划分依据: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各自特点:
高级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寿命长、平整、可高速行车
次高级路面:强度高刚度较差、使用寿命短、适应的交通量、行车速度较低
中级路面:强度高刚度低、稳定性差、使用年限短、平整度差、易扬尘、适应较小的交通量、行车速度低
低级路面:强度高刚度最低、水稳定性差、路面平整度差、易扬尘、适应交通量最小、只能保证低速行车。
2. 压实效果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减小,则土的密度越大。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才能得到最大干密度。
3. 基础埋置深度应按地基的性质、承载力的要求、冻胀的影响、地形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
挡土墙基础置于土质地基上时,其基础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m。当有冻结且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不冻胀土除外);当冻结深度超过1m时,,。不冻胀土层(例如碎石、卵石、中砂或粗砂等)中的基础,埋置深度可不受冻深的限制;
(2)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应埋置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
(3)路堑挡土墙基础底面应在路肩以下不小于1m,。
4. 说明路面结构中,采用多种结构层次的原因
答∶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此,对路面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了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影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面层,基层和垫层.
5. 简要说明弹性层状体系的基本假设
答:⑴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变形是微小的;
路基路面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