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因为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形成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她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因此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借助学具操作引导她们主动参加探索,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应用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形成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的分析,主动引导学生探索,努力教给学生寻求真理和发觉真理的手段。
  一、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爱好,点燃发明的火花
  “科学始于好奇。”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正是引发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她们参加学习的爱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发明的火花。
  比如,教学“6的认识”时,老师没有急于切入整体,而是利用学生天性好动和好奇的年纪特点,让学生先用手中的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爱好高涨,很快地摆出了以下图形:
  老师趁机启发学生思索:“6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摆的图形多?”这里老师巧妙地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性格,把学生由直观操作引入抽象分析,摆图形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学生的兴致更高了,个个聚精会神地寻求合成6的方法。紧接着让小组交流摆的方法,学生们很快发觉并摆出组成6的几组数:
  这么,学生们经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认识了组成6的两个数、三个数……直至6个1组成6。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练习两个数组成6的几组数,为计算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由一开始饶有爱好的只管操作,到以后的急于求得的奥秘。每一次新的发觉全部会令孩子们兴奋不已,充足提倡了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学具,提升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全部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发觉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传统的教学大多是在老师的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完成老师一个接一个指令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进入老师精心设计的“全套”,窒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压抑了学生的发明性和想象力的发展。而利用学具操作,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明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述说独到的见解。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出示23-7,让学生先摆出小棒寻求答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算法。
  ,从13根里取走7根,剩6根和10根合为16根。
  ,拿一捆拆开后再拿走4根,剩6根和一捆合成16根。
  ,从总数中拿走7根,剩16根。
  待学生操作后问: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摆法最简便?让学生充足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又问:同学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书本上把2捆拿出1捆拆开和3根合起来,再拿走7根太麻烦,不如拆开一捆,拿出7根剩3根,和13根合起来是16根,这种想法能够吗?这时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最终再小结,肯定她们的想法。这么,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自己当家作主,学生的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