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山水画的寓意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主要一支,发展至今已经约两千年,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辉煌和低潮,现在开始展现出新的形态。以下是X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它是中国画的一个。北宋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因此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和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和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经过不一样的选材和不一样的手法,分别表示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和走兽门,说明以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
文章,深入地叙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论述了花鸟画创作“和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今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以线描为关键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伴随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成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最终在近当代产生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宣咸、关山月,等花鸟画大师。 花鸟画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含了畜兽、虫鱼等动物,和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和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敬有一定关系。
六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史道硕的、顾景秀的、萧绎的等,即使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初花鸟画已含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唐代
至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80多人。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韦偃画牛,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旻画鸡,齐旻画犬,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五代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主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一样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但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
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山水画的寓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