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篇.docx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篇
篇一: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白云小学张成生
《自己去吧》一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把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于“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学习生活本领”。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在引入上,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改动,在上课之初我问大家:“记得在刚开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大家布置过一个任务,就是让大家在这一学期中学会自己去做五件事,比如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读题、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等,你学会了哪些呢?”结果大家发言非常踊跃。接着我又追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呢?这时,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更浓了。于是,我便从这引出了课文中小动物们自己学习本领的故事,我自己感觉这样的引入比较接近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学生们进入课文学习也比较自然,但是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第二课时。当我让学生们精读体悟时,孩子们的一些回答给我心里很大的触动。比如:我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一个小朋友说:“每个人都要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要不然等到长大了,妈妈也没有力气了,他自己都不能独立生活,更不用说照顾妈妈了。”后面我又问到:“那么学习了这一课,你认为我们
应该向小动物们学习些什么呢?”好多同学说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才能学会真本领。更有不少的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一次悟到了这样的道理,教学首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一课中的引入以及下面全部的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都说明了这一点。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还是要看做老师的我们怎样去引导。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只能靠我们去讲给他们听才能学会,那么,多数的孩子都会变得沉默寡言。相反,如果我们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自由,更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那么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思维自然也会更加活跃。
篇二:《自己去吧》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等十二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果”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难点: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方法】
“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青山绿水、几个小动物、一片绿绿的草地和一个美丽的池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2.引入课题,读课题。
这片草地这么美,小鸭子、小鹰和他们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自己去吧》。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注意“吧”字轻声的读法。
3、认识“自、己、吧” 字。
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它们。
二、预习思考(感觉)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如下的自读要求。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通过拼读课文,学生基本能通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觉”后,接着,让学生提出难读、难记和难写的字。
(1)难读的字。①平舌音:自②翘舌音:深③后鼻音:景④轻声:吧 吗
(2)难记的字。如:吧 吗 您 会 景
三、问题讨论(感知)
1、难读的字。以个别、小组、男女生、小老师教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2、难记的字。
(1)用熟字加上学过的偏旁识记“吧 吗 您 会 景”。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识记“那”
(3)比一比,“自”和“目”。
四、教材分析(感悟)
1、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
2.看一看,想一想。看课文插图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的什么事?
3、回归文本。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1)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
(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