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
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 李小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文章以三个“家家户户”为主线,表达了德国不变的
风情风貌。季老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
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家家户户都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
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开满了鲜花的情景,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家家户户的这
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 通过介绍德国人种花不是为自己,而是让别
人看这一奇特亮丽的风景,向世人揭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下面是我执教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谈话导入 : 同学们, 大家知道, 我们的祖国是名山秀, 大川奇。 一草一木都让人爱,
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和心灵不会发现了异域的美,他乡的情,今天,就
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
、课件播放德国窗台上的花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3、读题。(指导读好,强调读好:别人)——同学们,这就是德国独有的风情。
【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花,以及以题目引出这是德国独有的风
情,学生对美丽以及创造美丽的民族产生感性认识和共鸣。 】
二、自学质疑
1 、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 出示“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脊梁”
让学生读准。
2、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师: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共用了三次,并找出这三个词所
在的句子。(学生回答)
师:家家户户这个词,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前两次是作者年青的时候在德国
留学的时候看到的,后一次是作者三十多年后到德国观光的时候看到的,时间在变,景
色却依然,一个家家户户,就让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可见季羡林先生的写作功底。
4、让学生质疑:同学们,现在你们该有问题了吧?(学生提问题)
学生A:德国人为什么家家户户都喜欢养花?
学生B:德国人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的窗台上,而且花都朝外开?
学生C:四五十年这么长时间,德国人为什么还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师:同学们的问题题得真好,对啊,就让我们在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通读全文, 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并理清文章的脉络,
为深入品析课文作好铺垫。 】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
①德国人养花给季羡林先生留下怎样的印象?
②“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分别用
———”和“〜〜〜”划出来有感情地读读,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汇报: ( 1)德国人养花给季羡林先生留下的印象是: “景色奇丽、民族奇特”
( 2) “奇特的民族” 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出文段 , 课件出示句子)
3、品析体会句子。
⑴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 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段话里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