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翻译心理学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内翻译心理学综述 20071004066 09107517 刘丽萍摘要:近些年来,交叉学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它既是产生新学科的沃土和源泉,也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而翻译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却未能引起国内翻译研究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纵览国内翻译心理学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概括得出现今翻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任务, 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和发展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国内;翻译心理学;综述一、翻译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翻译心理学”的概念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学者相继提出此类设想,但并没有人对翻译心理学进行专门的研究。直到改革开放,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多与心理学研究的普及与发展,对翻译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才开始出现。1987 年陈梓在《阅读心理转换是文艺翻译再创作的基础》指出翻译是译者“心理转化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对翻译本质、过程的新理解。此后至 1999 年,其他学者也先后发表文章十几篇,讨论了对翻译心理学的初步认识,开启了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时代。其中, 徐育才(1989 )从心理学角度对自身的翻译体验进行诠释,将翻译过程分为“触发、静思、入迷”三种态势,并指出翻译的心理学基础应为“同一性与差异”。杨武能( 1993 )将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具体到了文学翻译领域。王步丞( 1996 )也认为文学翻译中应注重民族心理差异,姜秋霞则指出了翻译中的审美心理同构问题,同时,梁晓东(1997 ),贾金波(1995 )等对商标翻译和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问题进行了分析。1999 年方梦之将译者的工作心理分为完善自我、表现自我和实现自我,使关于译者心理的研究得到了关注。而武景全则对前期的翻译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式的思考,指出了今后翻译心理学研究的目的、课题和方法,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前瞻性和指导意义。总的来看,1987 年至 1999 年可以算得上是翻译心理学的“萌芽期”了。这一时期的研究多结合个人经验和心理学角度,并没有严格地与心理学理论相接,研究方法也有欠科学,但却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值得挖掘的话题, 是产量少但意义重大的一个时期。 年至今可以看作是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成长期。这一研究所引起的关注越来越多,每年关于翻译心理学的文章数量比过去总合还要多。随着国内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翻译心理学研究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对象的多样化,包括对作者创作心理的研究,译者工作心理的研究以及读者受众心理的研究。第二,研究文体的广泛性,由起初以文学体裁为主,发展到从文学翻译到科技翻译,由广告翻译到网络词汇翻译等针对各种体裁的翻译心理研究。第三,心理学研究角度的多样性和不同心理学理论的引入。在萌芽期,研究者们多引入心理学概念,从个人经验和体会出发,对译者或作者的审美心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研究。而在成长期,消费心理、学习心理和历史社会心理等也成为学者们研究思考的角度。同时,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也被引入, 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心理学视觉误差,格式塔意象模式,心理空间理论等,这就使研究的理论依据得到了加强。第四,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和批判性。有些学者并无一味地秉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另辟蹊径,开

翻译心理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