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状元
帽子状元一 北宋开宝八年科举大比。这年,出现了一个极少有的情况,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考官们竟荐举了两位准状元,他们分别是王嗣宗和陈识。状元只有一个,这如何是好?主考官们一时没有了主意,只得如实向宋太祖赵匡胤禀报。 赵匡胤听了也觉得有些棘手。他沉思良久,然后拍板说:“明天寡人来断定!”赵匡胤有什么奇招妙术? 次日,主考官宣布,今年考状元破天荒增加一项“殿试”。按赵匡胤的吩咐,两位才子在主考官的引领下,来到了皇城的武殿寺。主考官和两位大才子心中都纳闷:“文状元选拔,皇上为何要在武殿寺开考?” 不一会儿,赵匡胤来到了现场,宣布要进行特殊的“御试”:两人当场打架,谁先把对方打倒谁就胜出当状元。 主考官及两位才子一听都愣了:这不是胡闹吗?本来,王嗣宗和陈识今天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预备好好回应皇帝的问话,打好了满腹经纶的底稿,哪料文状元今年改用了武办法,两人都傻眼了。 皇帝是金口玉牙,圣旨一下就必须执行。 圣旨一出,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出现了,两个才子为了当年“高考第一”的称号,在武殿寺前被迫挽袖捋肘大打出手。两个平时玩弄文房四宝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一辈子都没与人认真过招打架。主考官们也面面相觑,敢怒不敢言。 不过还别说,这一招真有效,几个回合下来,王嗣宗借风顺势、跺脚挥手,一把将陈识的帽子打落在地。陈识还没醒悟是怎么一回事,那边王嗣宗已经跪下禀报:“皇上,我已胜出。”帽子是男人之冠,更是男人的尊严,被人打落在地,胜负自分。赵匡胤当殿果断宣布:“王嗣宗为新科状元!” 由于王嗣宗的状元是靠一顶帽子得来的,从此他就有了一个“帽子状元”的雅号。 蟾宫折桂之后,王嗣宗留在皇帝身边当参事。掉了帽子的陈识只得屈从为“榜眼”,被求才若渴的赵匡胤也留在京城做官,主要是参与编辑文献。论才华,他与王嗣宗不相上下,可是,一场近乎荒唐的打斗,使他屈居第二,细细思来,心里很是不平。 两人同朝为官,不免常常相见,有几次,他们还当着赵匡胤的面,引经据典,唇枪舌剑地激烈争论。满朝文武百官心里都明白,这是吃了大亏的陈识在借公泄愤。赵匡胤心里当然也是一清二楚。 这天,赵匡胤眉毛一皱,吩咐说:“状元郎,明天你代朕出使契丹。陈识也陪你走一趟。你们要精诚团结,体现我大宋的威严,叫契丹不可轻举妄动,稳固我国后方。”两人听了,不敢怠慢,当即谢恩,准备远行。 两人千辛万苦来到异国。 哪料,契丹大汗言辞中特别傲慢。陈识忍不住,当即要给予驳斥。王嗣宗暗中拉着他的手,示意不可操之过急,坏了大事。陈识会意,冷静下来,与契丹王慢慢讲道理。王嗣宗更是说得契丹王无言以对。 契丹王气急了,失态地吼道:“你们中原人懂什么?文弱书生识几个字有何用。有本事与我的女儿过招。你们宋朝的状元,连女人都打不过,花架子,没用!”陈识恼了,可他手上功夫的确没有,又早听说过公主武功了得,所以吓得不敢接招。可是,王嗣宗却笑呵呵地说:“大汗如此大度,那就请贵公主与我切磋一下吧。点到为止,如何?”契丹王狂笑,马上唤出公主与王嗣宗过招。 契丹王万没想到,公主出场不久,王嗣宗神奇地一跺脚,就把公主头上戴的长羽金帽震落在地。契丹王的座椅也微微抖动,桌子上的奶茶杯也掉落在地摔了个粉碎。他大惊:此人外表文静,内藏武功却非同小可。 王嗣宗趁机报告:“大汗,公主输了!”公主出来
帽子状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