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经济区发展状况与展望1 何晓光2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环渤海经济圈内实力最强的京津冀地区,属于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目前最为发达的四大产业和城市集聚区之一。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科技地位正在悄悄滑落,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如果北京、天津两市。联姻”形成“大北京”,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大北京圈,将成为2l世纪中国继珠江三角溯、长征三角洲之后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中心。下面我们从京津冀经济区经济总量特点、所有制结构特点、产品结构特点、对外贸易结构特点、京津冀产业结构特点等方面考察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所有数据如不作特殊说明,都是以当年价为标准。一、京津冀经济区经济总量特点由国家信息中心、北京现代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机构的50多位专家组成的。北京现代化进程评价研究”课题组研究显示,2001年全国31省市区现代化综合指数排名中,北京以78,,。下面我们分析京律冀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特点. (一)京津冀经济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表lt1978--2002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GDP变化图(当年价) 年份北京天津河北 1978 1982 1986 1990 3ll 1994 1084 1998 2002 2003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79年至******@3年)数据整理表2。1978--'2002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GDP变化圈(当年价) 根据‘中田统计年鉴'(1979年至2003年)数据整理 1本文是在参与周立群、。 2何晓光(1968-),另,,经济学博士。 910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1 ,%,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目前,天津市经济总量规模明显落后于北京和河北省,, 按可比价格计算,%,创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095亿元,%,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京津冀经济区中心城市经济地位不突出,辐射带动功能偏弱。2002年,, ,,北京和天津之和仅相当于上海的水平, 加之环渤海地区区域面积比较大,这两个城市都难以发挥“龙头”作用;从城市首位度看,,而上海与第二位苏州(2002年GDP为2080亿元);经济总量偏小,城市首位度偏低,中心城市难以发挥辐射带动和整合整个地区经济的作用。(=)京津冀经济区经济总量的地位趋于下降表3t京津翼3省市GDP占环渤海地区及占全国31个省市区的比重‘中国统计年鉴,(1979年至2∞3年)数据整理 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指三省两市的范围,即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和河北,我们这里计算也采用这种划分。通过计算,1978年京津冀3省市GDP之和占环渤海地区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以后十多年基本呈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略有回升,%。京津冀3省市GDP之和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变化不大,1978年至2000年基本稳定在10%左右, 2000年后略有上升,%。可以看出,相对于整个环渤海经济圈而言,京津冀3省市的经济总量一直星下降趋势,京津冀 3省市的经济地位在下降。相对于全国而言,近20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变化不大。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洲地区即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已与京津冀北地区相当。1982年,京津唐地区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 12,至1990年降至1/14。特别是天津,与珠三角洲、长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差距愈来愈大。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云集的地区,。表4;北京、天津、河北所在省市的GDP占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79年至2003年)数据
京津冀经济区发展状况与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