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基因血缘有一些少数民族学者别有用心地散布汉族虚无论(也就是杂种论), 加上一些无知记者的炒作,仿佛汉族真的只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事实如何呢?近来基因学研究突飞猛进, 复旦、北大等学校学者的研究已经揭示汉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纯种民族之一,相关成果在《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ics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正式发表。但不知什么原因, 国内这方面的宣传很少, 也许政府是出于民族团结的考虑吧。但不管怎样,科学研究已经推翻了汉族是融合而成的理论, 而且恰恰相反, 汉族的基因构成是一个非常单一纯粹的民族。汉族的 y 染色体标志是 OM175 ,说明汉族来自于同一个父系,是同根同源的一家。汉人的祖先和成吉思汗的祖先六万年前分手。成吉思汗的祖先和满族的祖先是以 C 为标志的棕色人种。[ 第一部分:以 Y 染色体单倍体类型研究看非洲起源论我先讲讲 Y 染色体单倍体类型的方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人有 46 条染色体,其中 44 条为常染色体, X、Y 两条为性染色体。 XY 组合的为男性, XX 组合的为女性, 所以,Y 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 我们研究 Y 染色体,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人群的迁徙和发展。为了研究 Y 染色体的单倍体类型,我们绘制了人类 Y 染色体谱系树, 我们按着 Y 染色体单倍体的不同把全人类(包括非洲)分为 18 个类型(用从 A到R 十八个字母代表) ,出现频率高,数量多的类型单独列出(如 O、N) ,把小概率出现的类型列入上级母类(如 F、P) ,这也就是类型上有逻辑上重合的缘故, 这样做是为了使分类清晰, 分析方便! 人类 Y 染色体谱系树(图) 非洲人是人类的大本营, 今天, 所有人类的 Y 染色体单倍体类型都能在非洲找到(M168\YAP\M130) 。而非洲以外的居民,他们都是一支出非洲居民的后裔,他们的 Y 染色体上都带有 M168 的突变点。人类刚出非洲, 都带有 M168 的变异点, 此后, M168 又发展出三个支系, C— M130 、D— YAP 、F— M89 ,它们下又有不同的子类型。 F— M89 是现代人中占压倒性的类型, 大概全世界 80% 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变异点。 F— M89 有很多子类型, 其中,K— M9 是最重要的一个支系, 亚欧大陆上, 除了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 世界岛上绝大部分民族都由 K— M9的子孙构成,今天中国人(汉族)中, 96% 的人都是 K— M9 类型。 K— M9 下面也有很多子类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 ON— M214 ,另一个是 P— M45 。前者( ON— M214 )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东部、部分太平洋岛屿( 以上都是 O— M175 子类型) 和乌拉尔山两侧、北欧北部、东欧北部和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以下都是 N— M231 子类型) 。中国人主体类型就是 O— M175 。后者( P— M45 )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部( R— M173 子类型) 、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印度( R1a — M17 子类型)、美洲印地安人(Q— P36 子类型) 等地区。其中,R— M173 ( 包括 M17 ), 被认为是原始雅利安人的基因。推测的他们迁徙的路线(图) 回过头来再说最早的一支。海洋居民,C— M130 走的路线大概就是沿着海岸出发, 从阿拉伯半岛—伊朗—印度—中南半岛, 此后, 这批 M130 的子孙分为两支系, NO. 1 支系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并最终进入了北美地区; 支系向南进入澳大利亚, 并扩散到整个太平洋诸岛。虽然我们的基因树上C— M13 0 画的比较简单,但实际上 C— M130 并不单一,他们类型众多。今天 C— M130 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北亚东部、日本、北美西部、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在东亚地区,外蒙地区比例非常高,达到 58% ,还有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布里亚特人、比例都在 60% 以上,这些人群的类型(包括北美地区)都是 C3— M217 。 C2— M38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诸岛屿, C4、 C5 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区, 在当地民族中能达到 20% 。在现在汉族人中, M130 的比例小于 3%。 D— YAP 又被称为小黑矮人基因,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 C— M130 几乎同时走出非洲。现在 D— YAP 类型主要分布在印度安答曼群岛的安达曼人( 100% ) 、藏族( 58% ) 、彝族、瑶族中的勉人、日本( % ) 、朝鲜人。在汉族人中, D— YAP 出现的频率小于 1%。推测的他们迁徙的路线(图) Y 染色体变异数量多少并不能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很多人口众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个小人群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壮大而来的, 如历史上曾建立了强
中国人的基因血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