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因数倍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因数倍数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

因数倍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慢慢老师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