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3-L48-琴与知音的故事简介.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素材库第 48课琴与知音的故事简介琴, 又称瑶琴、玉琴, 俗称古琴, 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琴最早见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 周南· 关雎》中的“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 三千多年前, 琴已经流行。后来, 由于孔子的提倡, 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 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 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在孔子的时代, 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 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 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 人们膜拜它, 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伯牙弹琴遇知音;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 嵇康面临死亡, 还操琴一曲《广陵散》; 诸葛亮巧设空城计, 沉着、悠闲的琴音, 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 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 都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1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列子· 汤问》载: 伯牙善鼓琴, 鍾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2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 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 从车骑, 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

D3-L48-琴与知音的故事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utohww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