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7 祝福拉萨.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西藏、拉萨。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主要是藏民族,其余是汉族、回族、纳西族等。宗教在西藏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其中藏族信奉佛教,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从16世纪起,西藏实行政教统一的制度, 因此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在生产、生活、习俗中,都带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关于西藏、拉萨。西藏的礼俗是献哈达。无论是婚丧、结庆、乔迁、拜会尊长、朝拜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送哈达的习惯。还有磕头也是藏民族常用的礼节,一般是朝拜佛像、佛塔和见大活佛时磕头,有时也对长者磕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公元 7世纪,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 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元代版图。任何分裂中国、策划“西藏独立”的活动都是可耻的。西藏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期九月2700 多座,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等。拉萨名胜区著名的布达拉宫,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汉藏建筑艺术合壁之作。此外还有大昭寺、哲蚌寺(历史上僧人定额为 7700 人)、色拉寺(僧人多时达 5500 人)等,还有著名园林风景区罗布林卡(意思为“宝贝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献哈达礼节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藏传佛教 Tibetan Buddhism 流行在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西部一带藏族居住区,以及内蒙古、蒙古国等地的佛教。属于北传佛教主要一支。 7世纪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入藏嫁松赞干布,她们各自带去佛像、经典、法物和僧人,并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佛教初传。 8世纪中, 赤松德赞翦除反佛大臣,派人去长安取经又礼请印度佛教名僧莲花生和寂护入藏弘法,度出家僧人,创建僧团, 建桑耶寺,佛教始盛。 9世纪赤祖德赞执政,规定“七户养僧”的制度,命僧师班第钦布掌管军政大权。制订译经标准译名和编制几种经目,译经达 700 余种,藏传佛教大行。但是赤祖德赞被反佛大臣谋杀,其兄朗达玛继位,宣布禁佛,藏传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史称此时为前弘期。藏传佛教 10世纪下半叶,卫藏周围地区藏传佛教开始活跃。由青海等地传入的是下路宏法;由阿里等地传入的为上路宏法。 1045 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卫藏传法,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开始了后弘期。至 11世纪开始出现不同教派,先后形成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较大派别,以及希解、党宇、党囊、郭扎、夏鲁等较小部派。 13世纪元朝尊奉藏传佛教,封僧人八思巴为国师,佛教政治地位显赫。 14世纪末宗喀巴重整僧团, 严肃戒律,进行宗教改革,创格鲁派(又称黄教)。该派很快流行,成为藏传佛教最有势力的一大宗派。清皇室信奉藏传佛教,曾邀请五世达赖喇嘛等人到内地和北京,给予厚待。西藏布达拉宫供奉的九尊无量寿佛像藏传佛教强调显密结合,认为显为表,密为里,把密修放到了相当高的地位。西藏僧侣和尼泊尔、印度等国僧侣交往频繁,双方有名可考的僧人和译师达数百名之多,译出的经论和撰写的著述总数达 5962 部,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文大藏经,并被译成蒙、满等文字。藏传佛教各派都实行活佛转世制度,格鲁派的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和哲布尊丹巴等是最大的活佛,他们在社会上和僧伽中享有崇高地位拥有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特权,是政教合一社会的首领,并以此组成一套僧职系统和寺院管理制度。清代活佛的遴选要经朝廷写上金册册封方有效。元以后藏传佛教逐渐传入内地到清代时五台山、承德和北京等地都建立了藏式佛寺或佛塔。近现代一批汉族僧人到藏区学习,藏汉佛教进一步沟通。藏传佛教仪轨繁多复杂,除寺僧上殿诵经,讲经说法,举办大型法会等与汉地佛教基本相同外,还有藏传佛教所特有的密宗传法灌顶等仪式,各派均按各自传承仪轨举行。藏传佛教艺术很发达,其造像和绘画等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充分体现了藏族传统文化风格。中国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等,佛教在这些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藏传佛教的主要节日有从夏安居衍变而来的雪顿节( 6月底7月初),庆祝丰收的望果节( 7月底)等,纪念佛诞的节日与汉地佛教相近。每逢佛教节日,人们欢歌载舞,热闹非凡,已成为传统民间节日。

17 祝福拉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