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制度帮忙走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制度结构.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制度帮忙走出“囚徒困境”_囚徒困境制度结构.doc制度帮忙走出“囚徒困境”_囚徒困境制度结构
【摘 要】一个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在“经济人假说”和“有限理性”等条件假设下,最终达成纳什均衡。但这并不是最优结果,如何降低寻租费用,走出“囚徒困境”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制度约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此问题作出解答。【关键词】囚徒困境;寻租费用;制度一、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一)“囚徒困境”的内容博弈论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讲的是AB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关在两个不同的屋子里进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一年(因为证据不足);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10年。(见表1)在这个例子中,纳什均衡就是(坦白,坦白)。一起来窥探一下两人的心理:从A的角度看,B有两种选择,坦白和不坦白,且这两种选择的概率均为1/2。如果B选择坦白,则A作为一个“理性人”,显然愿意判8年而不是10年,也必然选择坦白;如果B选择不坦白,A作为一个“理性人”,显然愿意被立刻放出而不是关一年,必然选择坦白。这样,最终,不论B是否坦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A的选择都是坦白。同理,B的占优战略也是坦白。事实上,这里(坦白,坦白)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就是说,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在这里,“囚徒困境”的结果便是AB都选择坦白,各判8年。(二)“囚徒困境”的假设以上纳什均衡的实现是基于一系列假设的:,而且是同等条件下的理性人,彼此所获得的信息完全一样,没有差别;(制度)下做出个人理性(自私)选择,也就是说他们做出的选择除受到法律的处罚外,没有受到其他外部威胁的制约;,交易成本一样,而且没有任何寻租的机会;,双方在被捉进监狱之后是孤立的,完全没有可以达成某些契约的可能性。(三)反假设的例子以上四个假设,少了任何一个,都可能达不到纳什均衡(坦白,坦白)。下面来看一个对囚徒来说,整体效用最大的例子。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小偷情侣主角——刘德华和刘若英因为一次合伙盗窃被囚禁。法院已经确定他俩是合伙作案,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于是法官隔离起两个人,分别对两个人说以下同样的话:如果你们都坦白你俩偷了东西,则你俩共同判刑5年; 如果你坦白而她不坦白你俩偷了东西,则你立功释放而她判刑10年; 如果你不坦白而她坦白你俩偷了东西,则相反,她立功释放而你判10年; 如果你俩都不坦白,则我们没有证据,但因你俩有前科,所以共同扣留1年。我们已知他俩是情侣关系,心里都想让对方少判一些,自己判多少年是其次。(这就违反了自私的“理性人”假设)现在我们来分析两个人心里的小九九。刘德华会这么想:若她坦白,而自己也坦白了,则两人都判5年!而若自己不坦白,则自己判10年,但她无罪释放,这样对她就比较好。所以若她坦白,我应该不坦白。若她不坦白,而自己却坦白了,则我直接释放但她要判10年,这显然不行!而若我也不坦白,则两人都只扣留1年。所以就算是她不坦白,我仍旧是不坦白对她会好一些。最终,刘德华对法官说:我不承认我俩偷了东西。而刘若英心中的想法跟刘德华是一样的,她也想着自己只要不坦白老公就可以早点出来,所以她也跟法官说:我不承认我俩偷

制度帮忙走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制度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5-17